我是一名农村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虽然是个小个子,但我总是挺直身板站在讲台上,用自信而不失自大的目光扫视全场,且总是不忘炫耀我的“绝活”,好让学生投以钦佩的目光,从而爱上我的语文课。
我当然是有“绝活”的。
首先我是搞书法的,一手飘逸潇洒的粉笔字,就很能征服学生!在书法上,我开了结构与笔法的悟,并且创造了一套理论:“原始点书法”。虽然我的书法专题课见解独到,生动有趣,尤其是师生在黑板共同书写一个字与学生共同书写一个字的环节,往往能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但我发现,还是有一些学生的书写进步不大。当我讲评学生的书写时,同学们的表情那是一个“丰富多彩”,有的跃跃欲试,有的沾沾自喜,有的略有所思,有的黯然失色,有的麻木不仁……我反思着,这么究竟的教法,为什么还有黯然的,为什么还有麻木的呢?
其次是我的吟诵,吟诵是古人的读书方法,是真正的中国式读书法,由于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唯有通过吟诵的音乐性,才能更好地表达出字词句的含义与作者的感情。而现在的朗读之法,读白话文倒是能声情并茂,但读起文言文来那真是金条塞墙缝、龙袍当蓑衣了。当我用我浑厚的男中音摇头晃脑地、声情并茂地把诗文吟诵出来时,好多学生简直惊掉了下巴,他们惊讶于我的记忆力,惊讶于我的表现力,一脸的钦羡……然而仍然有一些不和谐的表情又展现在眼前!
还一个绝活是下水作文,每次作文教学,我都写下水作文,现在学生作文状况概括起来是:不会写,没话写。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苦心钻研传统文化,终于悟出了门道,创造了“从心而觅,不假外求”的作文方法: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丰富的情绪情感体验,这是本自具足的,只要把自己与作文要求相应情绪体验写下来,就是好文章。我是新冠疫情暴发那年感悟到的,我悟到此法之后,在《简书》上一口气写了二十余篇散文。下水作文对我来说简直是坛子里抓乌龟了。每当在课堂上念完我的“本自具足,不假外求”的下水作文,往往会爆发一阵阵掌声……但还是有黯然、麻木的表情呈现在我眼前!
我深深地反思检点,那阵阵掌声后面似乎还有一双眼睛用犀利的目光盯着我的灵魂!我的灵魂不禁一颤,原来,我高高地站在了山顶,卖弄技巧,重“教”而轻“育”了,“教”在表而“育”在里啊!
我是会了,但有些学生的心在学习上俨然是一片荒漠,一潭死水,这是没有爱的浇灌,没有爱去荡漾的心,这沉睡暗淡的心,根本体验不到我说的境界。有几位学生上课要么放肆要么发呆,我便用利剑一样的目光刺他们,甚至用教鞭抽他们的手板,以为他们会改,结果越刺越远,越打越木……他们并不因我会书法、善吟诵、能写作而配合我,喜欢我的语文课。我肤浅了,这只是授业,不是传道,不是“育人”!当我反省到这一点,决心发自内心地转变自己,每次上课,我不再目光犀利,而是用柔和仁慈的目光抚摸每一位同学。既使他们对我不敬,我仍敬之,用心灵深处的仁慈之光照耀他们的心!慢慢地,慢慢地,我明显地感受到课堂上有一片柔和的情感在荡漾,在共振!
站在山顶,以为大家都看见了,偏偏有的人不愿待见,唯有用爱走进别人的内心,至少用柔和的目光去亲吻别人,别人才会真正看见!
后来,由于工作改动,没教语文了 ,那个曾被我刺得最多,打得最多的学生在球场上碰到我,只见他用真诚的目光看着我,对我说,老师,你的语文课最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