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群雄割据,要想明确下一步如何发展,那就需要出色的战略家了,这个人在曹操那是荀彧,在刘备那是诸葛亮,在孙权那就是鲁肃,字子敬。
轻财重义见英奇
鲁肃是个富二代,年少时守着祖母过日子,但他的性格特别好,家里有钱归有钱,没有剥削他人的兴趣,反而乐善好施。这种性格在太平世道可能会被人指指点点,说他是个败家子,但乱世就不一样了,他早早看出人才的重要性,连家里的地都变卖了,用来聚拢私兵。
连周瑜都拜倒在鲁肃的豪气下,周瑜也听说了鲁肃仗义疏财的名声,就带了几百人特地等候着鲁肃,鲁肃也很痛快,家里就两个粮仓的米,鲁肃表示咱们哥俩好,见面分一半,直接给了周瑜一整个粮仓。鲁肃的慷慨让周瑜啧啧称奇,从此他们也成为了莫逆之交。
要知道当时周瑜就是一个小小的居巢长而已,鲁肃却没有因此小看周瑜,莫欺少年穷嘛。鲁肃也不是见谁跟谁好,他的眼光很独到,虎歩江淮的袁术过来拉拢他,他却没有多看一眼,袁术那时候可是一副和袁绍平分天下的架势,鲁肃还是冷眼王侯,连长辈都叹息着“鲁氏世衰,乃生此狂儿”。
饮马江东会孙吴
鲁肃看不上袁术,就跟着周瑜来到了江东,半路上鲁肃还显示了下身手,不是书生就真的手无缚鸡之力,礼乐射御书数都是要会的。这不后有追兵,鲁肃就停下了脚步先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然后当众射穿了一面盾牌,成功劝退。
鲁肃到了江东还是个自由身,本来鲁肃的意思是投靠郑宝,过个安生日子就得了。但是周瑜阻止了他,周瑜苦口婆心地说了一大段话,最说进鲁肃心里的一句是“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良禽择木而栖,凤凰只栖梧桐,江东人认准东吴就好了。
自此鲁肃加入东吴阵营,孙策表示很看重他“策亦雅奇之”,孙权表示聊得很开心“与语甚悦之”。
指点江山榻上语
鲁肃的战略目光极其惊人,他是东吴最好的战略家,鲁肃刚来就交了投名状。他给孙权解析了一遍天下大势“汉室复兴是没戏的,曹操如项羽,一时半会是对抗不了的,现在要做的就是鼎立江东,静观其变。当务之急就是干掉刘表、黄祖,拿下荆州,然后等着称帝吧”。
这就是著名的榻上策,堪称东吴版的“隆中对”,却比隆中对还早了7年,这就是鲁肃的战略目光,这不鸣则已,一鸣就是指点江山。那一年刘备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曹操还在奉天子以令不臣,只有鲁肃说汉室救不了了,甚至连孙权称帝的道路鲁肃都给他指明了。
鲁肃说得这么到位,孙权也很看重他,不顾张昭的反对,厚赏鲁肃,让他的身家再次回到了富二代水准。后来孙权称帝的时候也想起了鲁肃这番话,可惜斯人已逝。
孙刘联盟倡议者
鲁肃也是最出色的外交家,一听说刘表去世,他就劝孙权赶紧动手抢荆州,结果还是慢了,出兵半道就听说刘琮开门献城,整个荆州都姓曹了。就在这个人心惶惶的时期,鲁肃作为使者找到刘备,给他分析了一通利弊,也是他首先提出了“孙刘联盟”的倡议。
等到曹操想饮马江东时,孙权手下闹翻天了,翻来覆去就俩字“投降”,这里边只有两个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一是周瑜,二是鲁肃。而且鲁肃怕孙权动摇,又给孙权分析了下他的处境,“臣子降了就降了,官还能照做,您要是降了,哪还有自己的容身之处?”。
鲁肃是这么坚决,所以赤壁之战结束后,孙权亲自扶他下马,还问他“你觉得这排场够气派了不?”,鲁肃先回了句“当然不”,众人还以为他要当众打脸呢。结果话锋一转“等您成为九州至尊,再来迎接我才气派”,不愧是外交家,情商就是高。
单刀赴会逞英豪
鲁肃另一个外交举动就是劝孙权把荆州三郡借给了刘备,这件事其实只冒了一个风险,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借出去的地盘收回来。
相反好处更多,这三个郡夹在曹操和刘备中间,把地借出去之后可以让刘备承担防御曹操的责任,降低东吴的后勤压力,还避免了腹背受敌,何乐而不为。借荆州这个举动也成功惊到了曹操,吓得他连笔都拿不住了,“方作书,落笔於地”。
况且孙权最终还是要回了三郡,为他还上演了一出单刀赴会,对象是关羽,虽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但面对关羽就没什么好比的了。就这样鲁肃还敢单刀赴会,不枉周瑜评价他“鲁肃智略足任”,虽然鲁肃这一去没啥成果,但他的慷慨陈词也让关羽无言以对,最终刘备摄于压力还是归还了三郡。
即便是这样的表现还要被孙权吐槽,“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内是吐槽鲁肃劝他借荆州,外是说鲁肃说大话,因为鲁肃曾经告诉他“羽不足忌”,关羽不足为惧。事实不也如此,借荆州对东吴好处更多,鲁肃在世也没让关羽占到多少便宜。
只提一个评价,“周瑜之后,肃为之冠”,鲁肃过世孙权亲自发丧,甚至诸葛亮也为他发丧,这是人脉也是能力。
仲谋,路给你铺好了,我先走一步。
看官如感兴趣,三国系列都在这里了
三国流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