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三:“太阳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润,此为逆也。
这一条辨多了烦躁,无烦躁时,前面的证都是麻黄汤证。手足躁热、不能睡觉、情绪不好、易怒、来回走动无法安定下来、小朋友好动等均属于烦躁,出现烦躁时用大青龙汤,烦躁代表邪已经化热且深入到肺了。得病之人安静易治,烦躁难治,越烦躁越危险。
而脉微弱、汗出、恶风是桂枝汤证,错开成大青龙汤,服之会手足冰冷、筋跳动。发汗太过,肌肉里津液不够,故筋跳动。
简单讲,表寒里热,用大青龙汤。表寒:发热、无汗、恶寒、肌肉疼痛、脉浮紧;里热:舌苔黄、咳嗽或喘、躁动、无胃口、口渴、黄痰。经方一证一方,一剂中的。大青龙汤一剂下去表里双解,得汗则解。
大青龙汤是张仲景为役病而设立的,也就是现在的疫病,不管是什么病株和病名,中医是同证同治。节气正常,即春暖夏热秋凉冬寒,为正气,节之正气时得的病不会传染,用桂枝汤、麻黄汤和葛根汤即解。非正气时得的病,如春行夏令、冬行春令等,会传染,用大小青龙汤。
张仲景对疫病的定义是:节气不正时男女老少得到同样的病,即疫病。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生姜二两切,大枣十二枚劈,石膏如鸡子大碎。
【记忆】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桂姜枣
“青龙”是麻黄,麻黄桂枝宣肺大量发汗后,杏仁石膏把肺里津液又再补去,等于把肺里被感染的津液瞬间换掉。如果麻黄不重用,只和石膏走里,杏仁不能发表,表就解不掉。故麻黄重用,一半和杏仁走表,一半和石膏往下走,使肺里的邪从小便排出。
石膏性寒凉,能除烦、除躁,平静情绪。麻黄石膏配上桂枝会得汗。大青龙汤是麻黄汤的变证,再加上石膏、生姜、红枣。
用量及煎煮法:
麻黄6钱,桂枝2钱,炙甘草2钱,杏仁2钱,生姜二片,大枣十二枚,石膏4钱。
先煮麻黄,九碗煮三碗,一服汗出即停后服。
黄金比例是:杏仁加石膏的量等于麻黄的量。临床上,石膏和杏仁按症状加减。病人咳嗽重时,多加杏仁;烧很高时,加石膏甚至到1两。
汗出多者,温粉扑之。温粉:牡蛎、龙骨、糯米三味等量磨粉。为防止汗出太过,宜慢慢喝大青龙汤,感觉到快要发汗时就不喝了,然后保暖帮助发汗。
四四、“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
少阴证主证是但欲寐,脉细沉、嗜眠。大青龙汤除了治疗时疫外,还能排湿,因其发表力量很强,故身重、水肿、无嗜眠者用大青龙汤,没有感冒发烧时也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