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e a look back, take a rest, and keep moving.
是时候动手写总结了,这个习惯不能废弃。题目还是用那个从高中用到现在的格式吧!以前是在QQ空间和电脑里写,我还是很想和我的亲人朋友们分享一些生活经历和想法的,虽然大家不一定爱看是吧哈哈。
结束了一个多月的繁忙工作,把今年这篇SCI完稿了,这段时间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收获良多。
涉及的学术领域主要是:Vehicle Routing Problem
模型用的是:Finite Markov Decision Processes,Stochastic Programming
算法用的是:Reinforcement Learning (Q-learning),Best-Worst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编程实现:Python 3.5.3
学术相关的分享后续更新到CSDN那边吧,简书这边就不写了。
回想一下,研二第一学期我做了什么呢。
首先是去Ishow上了三个半月的课,认识了一群爱英语的小伙伴。这些有梦想有追求爱奋斗的骚年,嗯,我很喜欢有人生目标的家伙。
然后,作为研院篮球队队长的我,很遗憾地没办法带着大家连冠,今年的比赛都没有出线。怎么说呢,原因是multiple和comlicated的,但我很认同阿树说的那句话,“竞技场上,菜是原罪”。说白了,不就是菜,而且当一个人站在领导者的位置时,能力对周围的影响会被放大,不管是个人的球技还是带队的能力,水平越低整支队伍就越不成军。
我不是想把输的责任完全往自己身上扛,只是可惜能力出彩的你们没有一个好的领队。
或许是因为急于从失败的氛围中逃离,或许是论文和英语课让我很忙,赛后我丧失了不少对篮球的热情。这么多年来,篮球一直是我最爱的运动,不过是很少上升到比赛的水平,一直都是玩。我反思了一下,或许是我在逃避,毕竟是曾经失败过的领域,或许是真的没时间。不管怎样,打全场比赛对悟性和能力的要求挺高的,怕是我没精力去让自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有空打打半场娱乐娱乐就行了。
接下来的时间,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看书。
我嗜书,虽然没到如命的地步,但也不算小瘾了。后来看书有一个新的体会。判断一本书值不值得看,是要花一点时间的。我对第一印象很重视,就是封面,书名和作者。这一阶段好像感性认识比较多,没有太多理性分析。能让我翻书的,我就看前言,一篇好的前言能让人迫不及待的想读书,我推荐一本数学书的前言,贝尔曼的《Dynamic Programming》。这是一本数学书,但前言让我毫无睡意,即使知道书里是晦涩的数学,我也愿意去一探究竟,一篇好的前言可谓魔力无限。当然,一本真正的好书,也不是一篇前言就能体现出多少的,需要认认真真地读,思考和理解。
所以,如果一篇前言能抛出一个足够有意思的问题,引发思考,我一般就会开始读这本书。但是在读了一两篇之前,一般我还是无法决定要读完它,有好几本书就是第一印象吸引了我,却在我读了两章之后放弃的。一本书只有能让我一直有问题可以思考,有答案可以讨论,我才能一直读下去。
这学期写了读后感的书有三本,《文化苦旅》,《当尼采哭泣》和《时间之箭》,分别是生活文学书,哲学故事书,科学普及书,其实这几个定义都不是很准确,只是在我个人的理解范围之内给出的分类。书评在我的微信读书那边,这里就不说了。其他没写书评的书,是我觉得没读透,或者没读出共鸣来的,也有读了一半不愿舍之强行读完的。
选书着实是一门大学问,时间有限,只有选了好书,多读几遍,才不会浪费生命。
另一部分是写SCI。我觉得我野心很大,去年很幸运,在导师的帮助下发表了一篇国际EI论文,但我心里一直觉得那篇论文水平太低,多少还是有点滥竽充数的意思在里面。于是我给自己定个目标,认认真真写一篇国际SCI二区的文章。
I just wanna try.
从小到大,我一直是成绩不好的人,在我初中高中那个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时候,我努力考上了广工,虽然提升了成绩,却懵懵懂懂,只知道终于不用考试了,我甚至不知道我背了三年的万有引力公式有什么意义。然后我本科四年挂了五、六科吧,真感受不到大学的气氛。原以为读了研,我会有一群专注学术研究的朋友一起努力,结果我一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埋头苦干。做科研,真的很需要团队,团队不用大,两三个人足以,但一定要有共同的目标,要有差不多的思想,要有高度的热情,要能够体会分享个和进步的喜悦,要能够对新知识有渴望。
这段时间每天坐在电脑前十个小时以上,由于我没办法早起,起得来一般也是大脑浑浊,所以熬夜是免不了的。累肯定是累的,但是很充实,每次完成一小步,心情总是很开心,最后完稿的时候,别提多兴奋了。这是一种独立完成某项工作带来的成就感,精神上的愉悦完全压过了身体的苦累,说实话,满足感大于累感,于是我精神上不是很费力的就走过来了。都不用提什么坚持。
现在初稿完成了,还不知道要不要大修,希望能够成功。辛苦付出,还是很想要回报的,这也是下一步申请博士offer的资本。说实话,真的特别渴望进步,特别渴望进入有热情一起奋斗的圈子,骨子里对完美主义的追求让我难以满足。不甘平庸,喜欢折腾,还很自恋,是吧。可我很喜欢这种疯狂学习和工作然后不断前进的感觉,很喜欢这种被神奇的未知不断惊喜的感觉,很喜欢这种让我觉得人生不受限的感觉。
回了两天家,写篇小总结真不容易,拿着手机有空就靠在墙边写。
家里生活是真的好,我打着完全放松的心态,陪我弟玩玩具,陪爸妈闲聊,跟老妈去串门,两天一次跑去舅舅那里蒸桑拿,顿顿饭吃到最后,每天跟我弟一起睡到十点。简直养猪。
父母还健在,回家要好好陪,二胎开放了,家里有小弟弟妹妹的也要好好陪。我们在外奋斗忙累,父母在家是很挂念的,年岁渐长,珍惜时光。
今天早上老爸玩起了口琴,聊起了他年轻时候青团的活动,他说得好有激情,我这才想起芳华那部电影,真的是属于他们这代人的青春。老爸以前还做青团汇演的主持人,还有人给他唱的歌伴舞,还在厂里组建卡拉OK厅,玩口琴玩吉他。
跟老妈聊老爸用不穿牛仔裤,老妈说他从来不穿。我说以前你们没什么潮流吧,我妈居然说潮得很!一直自己订做喇叭裤,十七八岁就一直穿高跟鞋,穿着巨大的裤腿到处扫地,然后什么皮鞋钉钉子,潮着呢!然后就说我爸除了没什么衣服品味,其他还是很好的,笑死我了哈哈哈!
岁月带走了老爸老妈的青春,但也带给他们精彩的人生,带走了五彩缤纷的季节,也沉淀了他们躁动的灵魂。
老爸一直跟我说很希望我以后能出去创业,出去闯天下,老妈一直跟我说多累都要照顾好身体。还好有我弟弟,不然家里太安静了真的不好。很感谢我这个弟弟,有他在,我就能比较放心的先去飞一飞了。儿女总是父母开心的原因,也是父母伤心的原因。每次陪老妈逛街,串门,我能感觉到她很安心,每次跟老爸聊天,我能感觉到他很兴奋,他跟我灌输各种人生经历,想让我多接收一些他的经验,我表达认可的时候他总是很开心,然后停不下来的讲话。
对于父母来说,儿女太重要了,不好的父母,他们真的会选择拴住我们,但是好的父母懂得我们需要拥有自己的人生。我不提倡愚孝,我也不喜欢儒家,所以我一直在跟我父母说可以拥有第二人生,我希望能够从思想上让他们去拥抱自己余下的人生。还好,我爸妈思想比较开放,也很乐观,我很庆幸我能生长于这样的家庭,因为我爸妈愿意接受并和我讨论比较前卫的思想,当然,少不了一个过程。但我也明白不是所有父母都好说话,所以我很珍惜。
我很想拖我爸去纹身,虽然希望渺茫,但我很愿意和他们交流想法,开拓家庭的边界。
夜深了,弟弟在我身边睡着咯。今年过得很开心,人总是在变,最重要的是要从心,要认真地对待生活。
总觉得自己写东西,写着写着就成了鸡汤,很烦。其实人生就是通往死亡的道路,有人走路,有人坐车,有人坐飞机,有人爬过去。我希望我能把所有可能的交通工具都试一遍。
来年我又有好多事情想去做,想学数学分析,想学量子编程。最重要的当然还是陶国外博导的瓷去,还有考个雅思。我要我的生活不受拘束,即使这枷锁很紧,我也想要尽力一试。
能吾之所能曰信,示吾之所弱曰诚。
知吾不知能曰明,明吾永不能曰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呕~睡觉啦。谢谢你2017,我来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