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书怎么读都行!
这下子心里舒服了?但你也知道,这答案只是懒人的自我辩护,然并卵。能启发你的答案,有时候让你惊异!有人目光一扫,书读完了;有人终日把玩薄薄几页,如鞭痕。他们都是对的。
作为读书人,我也提供一点意见……不,把别人讲过的意见再重复几句,划上着重号。当然,我不讲休闲阅读,而说专业阅读。
经常有人要我荐书,有时不免推荐,但老实说,大抵没用。因为这隐含了一个前提,仿佛推荐了几本重要的书,认真读过,从此就似乎得了《九阴真经》,可以在江湖上一展身手了。真的么?只怕合上书,连表面的词语也忘记了,更别说含英咀华了。于是乎有人慨叹:读书无用!大谈理论与实践的鸿沟。问题是,究竟是书没用,还是你没用?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是个存在逻辑谬误的伪说法,按下不提。
读书不是拍照,大脑不是书柜,阅读不是一个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而是一个借助外在的新鲜的思想(以文字方式呈现),不断地刺激你的大脑,一点一滴地(偶尔也是摧枯拉朽地,所谓“脑洞大开”)塑造你的认知及情感模式的过程。显然,这伴随着冲突、兴奋、抗拒、服从……高品质的阅读与恋爱相仿佛,是一个相互寻找和刻写的过程,直到在你的内部形成一种深刻的状态,波兰尼称之为“默会知识”。这才是真正的知,它与行何曾分离?
因此,书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领会。“观千剑然后识器,闻千曲然后晓声”,读书岂不如是?你要通晓一个主题,拓展一个领域,就像打仗要占领一个山头一样,非得漫山遍野地围上去,实行焦土政策,这山头才是你的,闭上眼睛,你的大脑中都能浮现出一张地图,熟悉每一个角落,就像是你家院子。只有这时候,你才是自由的。当然,带兵打仗时,有战略,有路径,有先后,有主次,这是具体技巧。
举个粟子。
你想解决课堂纪律问题,准备找本书读读。恭喜你,终于知道利用别人经验了,而不是重复别人犯过的低级错误。我们假设你找到了一本靠谱的书,你读得兴奋,手舞足蹈,恨不得立即天亮,到教室里演练一番。结果,天是亮了,可你却眼前一黑……这咋就不管用呢?
因为你不知道,书是死的,儿童是活的,你每天必须作出几千个决定,并且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不加思索”作出来的。如果每个决定都深思熟虑,你早就吐血身亡了。因此,阅读的意义,主要不是告诉你怎么做,而是帮你形成判断力,在高处,还可能帮你形成你个人的管理哲学。这不是读一本书能达到的,而是n本不同的好书,在相当长时间内,不断启发你,帮你形成复杂而灵活的内在结构。我在这方面翻过的书以百计,仔细读过的至少也在二十本以上。读多了,就熟悉了。所谓熟悉,就是能识别出一些共同的结构,并领会到它在情境中的细微变化。当然,对高手来说,根本不必读这么多,但那建立在深读(尤其是哲学阅读)建立的强大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
当你不断为教室里的问题纠缠,又不断从阅读中获得启发时,读书是最高效的。
以此衡量,许多人并没有做好阅读的准备,只是妄想方便法门。方便法门并非没有(这是我一直在探索并有心得的),但最方便的法门,仍然需要一个起码的态度和基础的阅读量,你有吗?
夜火车,无聊而作,时过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