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中国文脉》记20250817雍景豪园

    可能是一种缘分吧,又在今年的南国书香节与余秋雨先生书籍邂逅了,欣然借阅了一本《中国文脉》新书。

    余先生的书籍看过了好多本了,以前在电视新闻从业期间,曾经关注观看过先生的在凤凰台主持的栏目。

    好几年前,南国书香节都曾经邀请过先生过来开讲座,我也是有预约过,其时是飞机晚点,说不准是什么时候抵达,晚上什么时候开讲都说不准,等到7点多钟,只好放弃。

    今年能够借到这本书,也是一种不错的缘分。

    所借的这本书是2019年12月出版的,都有四五年的光景,但对于我来说,没有看过的都是新的。

    翻开目录,看到有好多篇文章,而我近段时间在平地老家德政书院开展儿童古诗文诵读的,用都是以儒家的典籍为准,目录里有一篇是《老子和孔子》,就迫不及待的阅读起来。

    都忘记了有多少年没阅读过先生的作品,现在看他的文笔,和以前是有所不同的;现在的通常是三几句话,就是一个段落,节奏非常明快的的;仿佛有一点古龙武侠小说的节奏跌宕感。

      这一篇文章和我印象中所读过的老子与孔子的一些生平内容相差不多,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孔子的先人祖先是商王朝王族,原本就是在山东往河南安阳(殷墟)迁徙的。后来,周朝替换了商王朝,就将绝大部分的殷人重新迁徙回山东,就是我们所熟悉熟知的鲁国。

    我是孤陋寡闻的,现在才知道有这一回历史,也算是满足了翻阅先生文章的好奇心了吧。

    看着看着先生的《文脉大印象》等等的系列文章,整个人的仿佛是进入到一种深度心理治疗的感觉,甲骨文、诗经、庄子、孟子、老子、孔子等等的文字符号概念,仿如一杯杯浓厚的普洱茶,让我醇然回甘。

    通过这种思想的穿越,早先浮躁抑郁的心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复,酣畅淋漓的涕泪,整整用到了几张纸巾,可以说是难得的阅读愉悦感受。

    阅读到每个新章节之前,都会先凭着自己在文学方面的认知先思考下,再与先生行文相印证。这种读书方法更好玩;否则,就是被先生牵着鼻子走,在学和思之间寻找到平衡点,是一种快乐的阅读。

    可能是从小就喜欢中国象棋的原因,很多时候都喜欢用归纳推理去进行文学深度思考,在翻看先生《中国文脉》书籍的时候,我想啊,不管是屈原、李白、苏东坡等等的文人大家,其实都是他们的思想情感雅化后形成的文字;我们所看到的文章,只不过是他们思想留在我们地球上的一个个痕迹,简单说就是情感个案。

    每个人都是有情感的,只不过是这些人他们的身份地位,而造成了他们的情感被众多人所乐文共鉴。如果李白没有和皇帝等等宫廷大人物有交集,继续做他的平民老百姓,相信中国的文学史都会要改写。

    看着先生娓娓道来的《文脉大印象》,突然间又来了一个新的灵感,续粤语专辑《蜀地行吟》、《边塞行吟》搜集相关的诗文吟诵之外,现在看先生的这本书籍,有个粤语吟诵的灵感,这个粤语专辑的名称就叫做《文脉中国》,是和先生的《中国文脉》相区别。否则,就有种抄袭的嫌疑。

    粤语专辑,基本上就是按照先生所排列的有文脉的文学名家顺序,将他们代表作品用粤语来进行吟诵发表。目前,经过一年多的粤语吟诵,都已经是有相当多的作品储存,应该稍微查找一些存档资料就可以整理发表。可能会遗漏个别的,就重新录入,就是个非常好的作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