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这样两句来自《道德经》里的原话细细品尝,真的是很有嚼劲。
今天我想来说一说,在我现阶段的人生体验当中所总结出来的对于其中一句,也就是“自知者明”这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以前我也常常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那就是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自己得有个掂量,这样才会避免在世人面前出丑败相。举个例子,我是个本身就不怎么会喝酒的人,江湖人称一杯倒,但是我老是在好友的面前邀约他们,告诉他们我要请你们喝酒,而且还不醉不归,最后的结果是真的就一起喝了酒,而且还是被别人抬回去的,这就是典型的不知道自己的分量,非要出出丑才肯罢休的例子。
但是如果我今天还在用这样一个认知来提醒我的生命,我想我就没有必要来写这样的一篇文章了
我今天想重新给“自知者明”一个全新的额注解
“自知者明”就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们的未来就明亮了。说到底就是摆脱了迷茫。
于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开始来看职场人士,以及混迹江湖的创业人士和自由职业者就能看的很通透了
很多人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什么,现在问一问大学生你的梦想是什么?或者说你对未来有什么规划的时候,一般情况得到的结果都不太清楚,至少非常模糊,带着强烈的可左可右的“伪中庸”味道
职场当中的很多人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很容易就会被各个公司策划出来的职位和高薪等等迷惑和遮盖双眼,他们往往认为那就是他们一生想要的,但是真正的获得了这样的职位和薪资之后,内在的驱动力就开始下落了,所谓的成就感也就只能在自己的内心当中呆上一小段的时间。
在这个基础上来开掘,其实自知就是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也就是自己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同上一段所说,我们往往会被薪资,职位,暂时阶段性的好处给迷惑下来,于是陷入到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当中
可是总会有一些人,他们深刻的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什么,他们知道自己的梦想,所以他们励精图治,呕心沥血,翻山越岭的做了很多与这件事情有关的活儿,因而真正的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价值,这种实现梦想的感觉是很爽的,这种爽是持续的,是大部分时间陪在身旁的,就像曾经和同事讨论的一样,一个佛陀难道就没有七情六欲吗?他的回答是:佛陀是持续高潮的,这种感觉的美好只有经历和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才能够真正的体味
举我自己的例子来讲,一开始自己很想挣钱,当我混的还差不多的时候,我发现我想要成为一个讲师,于是我开始花钱学习,开始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哪怕我在工作,我的思维也依然是集中在如何能够把课程讲好,成为一个优秀的讲师,我要如何论证我的观点等等
当我不断的重复这种练习的时候,我终于与我的梦想越来越近,因为所在的公司也好,我现有的朋友圈也好,都知道我擅长并且能够把讲课这件事情做的很好,于是有绿灯开始为我亮起
如果当年我不知道我有这个梦想,而是沉浸在挣钱的世界里,不学习,也不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下工夫,那么今天的我估计还在原地踏步,或者在我呆着的环境里继续着原来的生活
但是我对于我想要什么有了清晰的认知之后,我终于与我自己越来越像,我所做的事情和我想要做的事情是吻合的,而且是越来越吻合,这种感觉真的在慢慢的接近持续性的高潮
未来很远,未来很近,远在我们不知道未来到底我会是什么样子,但是当我认识到我未来想要成为的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我们真的与未来很近,如果我要成为演讲家,此刻我就可以开始面对镜子练习,面对员工练习,如果我要成为一个高级财务,那么此时我就可以开始财务学习,世界的绿灯就在那里,我们需要的是找到一个通往最好自己的方向,然后开动马达,一路驰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