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学会用微信后给我发的第一条消息是:
天气预报说明天你们那儿有雨,多穿点别感冒了。
以后在每次天气降温或者下雨的前一天,都会收到母亲用微信发来的提示。尽管她在北京,我在大连,但那关怀的温度却透过屏幕,直入我心。
所以我知道,在每一个寒冷的明天,都有人关心着自己的冷暖。那是一种信念一般的存在。常常把我感动得一塌糊涂。
可是年少的我们,总是秉持着“冷暖自知”的冷漠,刻意与父母保持着距离。
我也不例外。
暑假回北京,母亲工作之余不忘忙里忙外地做我最喜欢吃的那几道菜。刚开始吃的很顺口,每次米饭快见底,母亲见状后就会抢过我的碗,说,再来一碗,多吃点。
后来实在吃腻了翻来覆去的那几样:清蒸鱼,红烧排骨,海鲜面,炸带鱼……每次吃饭看到还是那几样菜时我就拉下脸色,吃不到一碗便放下筷子说吃饱了,然后去超市买零食。
丝毫没有考虑到母亲的感受。
起初母亲还以为做的饭菜太咸或者太淡,在饭桌上小心翼翼地问我,儿子,排骨淡了吧?你和这个小咸菜一起吃……
我皱着眉头懒得和她说话,一声不吭地往嘴里扒米饭。
母亲坐在那,如坐针毡,不知如何是好。
有一天午休的时候我去卧室拿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到门口听见里边传来母亲和父亲打电话的声音。我没好意思打断,正打算离开,便听见了我的名字。
母亲说,他最近总是吃不进去多少饭,怎么回事呢?我做的都是他爱吃的……你看他那么瘦,我就觉得……
父亲那头在说话,母亲一直“嗯嗯”的回复。
啊……应该是。那我不和你说了,我看看晚上给儿子做什么吃。母亲说。
晚饭的时候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厨房,不禁眼前一亮,母亲没有做之前重复做的那几道菜,而是做了肉饼,粥,还有买来的简单的咸菜。很简单的菜,替代了大荤大肉却令我胃口大开,我坐下便躺吞虎咽般的吃了起来。
所以我大概猜到了父亲对母亲说的话:你不要天天做那几道菜,孩子都吃腻了。
是真的吃腻了。但碍于母亲辛苦一场,我也不好说什么。所以一再地将就。但却让母亲一再的头疼。
吃饭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小的时候我就不吃鱼。受不了那种从头到尾的腥气味儿。因为这,父亲想了很多法子:先是改善做鱼的方法,清蒸,水煮,红烧,然后是更换鱼的品种,清江鱼,带鱼,鲶鱼,平鱼……刚开始我依旧不吃,后来看到父亲这么煞费苦心,心里过意不去,每次都硬着头皮吃一点。大概是父亲的手艺真的提高了,渐渐地开始接受鱼的味道。
这么以来,父亲的手艺也上去了。每次家里来客人,父亲都会露两手做一盘鱼。客人都会赞不绝口。有时候出去吃饭了,也能听到那些叔叔们说这条鱼做得还不如我父亲做得味儿好。
我记得那是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吃鱼太快,稍不留意,鱼刺卡在了嗓子里。咳出了血。费了很大周折,去医院才把鱼刺给夹出来。从那以后,我又有很长时间对鱼有了阴影。好像每块鱼肉里都潜藏着很多细小的刺,它们张牙舞抓地等着我吞下他们。
年少的自己,对吃的是何等的挑剔,现在看来真的很幼稚,但实质上,到现在我还是没有完全改变自己不知足的心气。我想大概还是自己太年轻吧。
我低着头喝粥,母亲问我味道怎么样,我赶忙点头。而就在那一瞬间,我又尝到了另一个味道,那大概是掺杂着用心和爱的味道。
那天的粥我喝地特别慢。因为心里陡生一阵愧疚。
其实想想,自己暑假也没有为他们做什么。
没有陪他们看奥运会,总是嫌弃他们喜欢看的运动项目和自己喜欢的不一样。
没有正经八本地陪他们聊天,总是觉得沟通不下去。
甚至没有为他们倒一杯水。
而母亲却怕我吃不好,一直反思自己。其实,在母亲面前,还是我们错的时候多,只是我们不愿意去承认。有隔阂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意识不到。意识不到问题的所在,不去反思自己,亦不去改变什么。
晚上读《撒哈拉的故事》,读到三毛给母亲写的信,几欲让我流泪。
三毛一生洒脱爱自由,在沙漠里和荷西过着条件艰苦但是很幸福的生活。偶尔三毛会去沙漠里目睹一场浩瀚的落日,我觉得那一刻一定会尽显人间的沧桑与孤独,那种一望无垠的寂静美感,像静静绽放的昙花,定会让人终身难以忘却。当然,沙漠的环境也是非常的恶劣,青菜和淡水都很难得。刮起风沙来,嘴巴都张不开。
在三毛的母亲给三毛的信中,总是告诉三毛,欢迎你随时回家。
我想家里不仅有你爱吃的饭菜,还有你习惯住的床,更有宽恕你理解你的父母。
我突然想起晚上母亲熬的粥。想起那些母亲精心准备的每一道菜,想起每当我做选择,站在身后支持我的母亲。
读到凌晨,困意袭来,便关了房间的灯。顺手定了暑假以来的第一个闹铃。
次日,母亲还没起来。我按掉闹铃,拖着困意重重的身体走进厨房,打开煤气,热了一下昨天的粥。盛满两碗,等着母亲来吃。
最后的那几天,我一直早起给母亲热粥,母亲嘴角的笑意,就像粥一样热着我的心坎。但是我知道,这温热的粥,对于她付出的心思和爱来说不过是冰山一角。
到学校,今天又收到母亲的微信,倒不是提示我多穿衣服。而是说自己想吃我热的粥了。
我一字一句读完母亲发过来的话,握着手机久久不言。内心盈满热意,让我突然觉得生无可恋。
那只是一碗普通的粥,只是我用笨拙的办法热的粥,而母亲却一直念念不忘。
我回复母亲:粥已温,在心里。
其实我们并不是没有能力没有时间去报答他们,我们只是习惯了从小到大从家人那里一味的索求,一味的满足自己的需求,认为这是理所应该,天经地义。渐渐的变成了一种习惯。
可哪怕我们微不足道的付出,她们都会一直记在心底。她们都会高兴上好几天。
所以我希望每一个长大的我们,都要慢慢的开始学会付出。付出爱,付出时间。哪怕是一碗粥。
文/远镇
母亲51岁生日快乐
永远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