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行

带你了解一个真实的蒙古国。

外蒙之行之二,银马景区之行。

乌兰巴托这个城市,很散。早上,蒙古国立大学的车子,把我们从宾馆接出来,道路十分顺畅。

当车子走到一个中心地段时,由我们中国援助的一个铺路工程正在施工之中。

从工人师傅面像上看,就知道是我们的人。当汽车因修道而缓行时,车上有朋友在和路边的工人打招呼:“喂,你好!”话音刚落那边就回复了:“你好!”

“呀,中国来的。”

当车内的人在说这句话时,我明显听到路边刚才答话的工人在和他的工友大声交流:“车上是我们的人!”

他们的对话,全车人都听到了,仿佛那一刻大家的心中都热乎乎的!

“自己人!”“我们的人!”

这是多么亲切的称呼!

世界之大,但黑眼睛、黄皮肤、汉语,将永远为每一个华夏儿女打上深刻的烙印。

大家纷纷从车窗向外伸手,一路招呼下去。

“你好!你好!你们好!”

……车子继续前进,当走过一条宽阔的大街时,我们看见了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

每个人都不禁为之一振!

“我们的大使馆!”

……如果说在国内,这种对国家的认识度还不够,但在国外,那种身份的认同感情,十分强烈!

我见证了一车人,都在面向五星红旗,直到车子开远。

仿佛世界很大,然而一刹那又感觉很小!

什么是“祖国”?

只要你身上还澎湃着长江与黄河的声音,只要你永远祝福她,永远喊她万岁!你的心中最圣洁的天空,就是祖国!

……因为宾馆不提供早餐,起得又早,七点半右,车子在市郊的一个餐馆停了下来。

大家下车后,看见门口有专门等着迎接的蒙古朋友,就知道,这是提前安排好的。

外蒙的餐馆,似乎喜欢长桌。

因为这和国内的上菜方式、以及顺序不一样,于是餐后感觉就应该用长桌。

大家坐下来分列两旁,上餐时,先上一个大盘,如果你吃掉了这个大盘,服务员会自动给你上中盘,如果中盘你也吃掉了,服务员会再加上一个小盘。

大家边吃边说这种就餐方式很节约,并且每人单独一份,互不交叉,用起来即方便,也很自然。

吃饭间,跟随的蒙古朋友和提前在餐馆等候的蒙古朋友,不时与大家交流,有的哈达老师翻译,有的用手势和半汉语与我们交流,其中还有三个人,两男一女,完全用汉语在说话,不仔细听,根本听不出是外国人在说中国话。

大家一边听着,一边也悄悄地交谈,有人就说,昨天去超市,在门口就听见一男一女在门口用中文交流,当时问过去,才知道他们是蒙古人,学的中文……

大约九点半,车子发动上路了。不过又走十几分钟后,车子停在了路边的一个中等超市门前,开始购物,准备路需。

当时大家都下车了,似乎什么都新鲜,仿佛都想看看超市里有什么新鲜玩意。

进超市,如果远看,超市的内容和我们国内几乎没有区别,但仔细看,区别就在商品上了,尤其是饮用品,比如啤酒类,清一色西方和日韩货,这让大家不甚理解,不过也从其中让人嗅出些味道,这事懂得的自然都懂,在这没必要解释。然而在百货区却发现了大量中国产的商品,这让我看见了中国义乌的影子。

说来我们的小商品城,其实无所不在。浏览之余,稍稍释怀!当看到文具区清一色是中国造时,还是禁不住骄傲了一下!

是啊,中国无处不在!

中国的产品将无处不在。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中国的商品,就有我们的商品!(随后几日后去了乌兰巴托的小商品市场,才发现,中国的产品就是无处不在!)

浏览间,偶有朋友之间互相开玩笑“要不要买几支中性笔带回去?”

大家听后,一片哄然!那种哄然中,显见一种从内心自发的力量: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大约半小时后,车子重新上路了。

哈达老师,等把采购的物品安排好,开始介绍随后造访银马景区的先后行程。

第一天,要求车子速度不要过快,除了道窄、安全的原因,就是让大家好好欣赏一路的风情和风光。因为从乌兰巴托通往银马的这条道,就傍依着克鲁伦河、蓝色的克鲁伦河。

(它悠远、像柔弯的绸带,接下来,我会描述之美、之幽。)

第二天,住银马,组织中蒙诗人朗诵诗会。

第三天,集体造访牧民巴特尔一家。

(在巴特尔家所待的一天,必须用干净清澈的思维去写作,因为那一天实在太美。我必须倾力把人间的圣洁表达出来……)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就写到这儿。如果你有兴趣跟随,可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去参加一场美丽之行!另处可打开我头条置顶的视频,看看我的心历路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