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母亲总是在看《父母爱情》这部电视剧,看了又看。我偶尔也瞄看几眼,这让我想起我的父母间的爱情。
母亲今年七十八,外貌比同龄老太太稍显年轻,性格急躁又孤僻,固执又独断,父亲则脾气温和,性格开朗。
父母都生于医家,爷爷和外公都是乡医,两人在同一个镇上不同村里行医。父亲有四兄弟,排行老三,奶奶想要个女儿但没能如愿,在四个兄弟里父亲最聪明,读书最多,最有出息,是几兄弟唯一一个吃“公家粮”的。
母亲是独女,但外公并不止她一个女儿。外婆生下她后,她的婆婆甚不喜欢,第二年外婆又生一个女孩,这下婆婆就更没好脸色给外婆看了。在我小姨不满周岁得了一场大病,不知道是外公救治不力还是病情太重了,妈妈唯一的妹妹就夭折了。此后外婆或许是心情不好,加上身子弱,就一直没再怀上,而外公迫于老太太的压力就纳了妾。
妾很是“高产”,一连生下了六个男女,因而在家里说话比正房我的亲外婆要响亮。外婆忍受不了,在我妈妈还不到上学的年龄就和我外公离了婚,再嫁给了附近深山里的一户人家,自此再不相见。只是可怜她唯一的女儿,外婆没有带走她,可能是觉得外公家的经济好一点,想让女儿不至于跟着她受苦,可是她又哪里知道,女儿想要的不是丰衣足食,而是爱,母爱啊!
母亲经常在我们面前提起这些往事的时候眼乏泪光,对被外婆抛弃的芥蒂一直无法释怀。因为这,在我小小的心里也种下了对外婆的怨恨,恨她太无情。就算后来妈妈原谅了外婆,把她接来住,我却一直对她没什么好脸色。直到长大后才慢慢体会到外婆是多么的无奈和不容易,没得到夫家的半分尊重和疼爱,还要骨肉分离,这种锥心的痛又有谁能为她抚慰分担呢?外婆已经逝去,我却一直愧疚。
母亲在缺少母爱的家庭里长大,身为长女,没有了母亲的呵护撑腰,自然什么活都要干。养成了自卑又执拗,事事争第一的个性。后来她也选择了从医这条路。
也许,上天是公平的,虽然童年不幸,但老天爷给了她一份美好的爱情作为补偿。在就读初中时,父亲出现了,据母亲说是父亲对她一见钟情,念念不忘。
他们是同班同学,那个年代的思想和行为远没有现在这般开放,所以他们只能“发乎情,止于礼”。到后来妈妈读中专卫校,而爸爸考上大学去南宁读医科大学。他们书信往来,两颗心燃烧着炽热浓烈的爱火。
母亲每每说起这些脸颊就飘起一片飞霞,眼神柔和,略带羞涩,边笑边说:
“我和你爸那时候呀,我们俩见面约会一晚上没说几句话,他傻乎乎的就知道搂着我坐着,坐一个晚上也没说话就是感觉时间过得好快好短”。
母亲于父亲先出来工作,被分配到离家乡几百公里的一个乡镇医院。父亲还没毕业,每年放暑寒假就去找我母亲。芝麻大的地方虽然通了公路,但交通很落后,几天才会有一趟班车经过。现在只需半天就到,那时候得坐车转坐船,接着走路,需要耗费几天的时间才能到达。为了爱情,父亲浑身充满力量,不知疲倦的往返于学校和老妈工作的地方。母亲在甜蜜的享受这份爱情的同时也自卑,觉得自己不美,配不上帅气的爸爸。
“你奶奶就不希望你爸跟我,有一次,我跟一个姑姑去你奶奶家做客,我姑年龄跟我差不多,长得比我美,你奶奶就跟你爸说咋不找这个呢?意思是让你爸找我姑,嫌我丑呗”。
母亲有点愤愤,撇嘴又有点得意说:
“可惜你爸呀看不上我那漂亮的姑姑,倒看上我这丑女”,她把漂亮的三个字拉得好长。
大学毕业的父亲长相英俊,高学历,脾气好,爷爷也是一名乡医,收入还不错。放在现在来说就是“高富帅”,自然很得女孩子的青睐。据说有好几个城里的女同学对他有好感暗示过。但是爸爸心里始终只有妈妈,本来可以分配在南宁工作的,为了爱人,他毅然申请到妈妈工作的这个穷旮旯来。
在这个穷乡僻壤里,他们一住就是十几年,我们几兄妹就在这山清水秀的小乡镇里出生长大。
父母工作后配得上“兢兢业业”四个字,记忆中父亲经常骑一辆自行车出诊,有时候大半夜也要去,打着手电筒,一脚高一脚低骑行在崎岖的山路上,待回家时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出诊是常有的事,无救护车,靠的是人与自行车,一个药箱。
母亲说:“就算这样,还经常不被病人家属理解,埋怨这么久才到,还恶言威胁”,叹了口气,母亲继续说:“你爸本来有两次参军的机会,再不然凭他的能力大可以在更大的地方施展才能,都为了我呀,才屈就在这个地方,一待就是十几年”。
对于这些父亲从来就没有过一句怨言,当然,多数人还是很淳朴善良的,直到后来我们全家搬离那里,时隔多年后回去,还很多人记得他们。
老爸对老妈很是宠爱,以至于老妈对老爸很依赖。
“你不知道呀,你爸每次出差了,我就总是感觉很重很重的担子压在肩上,直到看到你爸回来了,就感觉担子呼啦一下子就卸掉了,马上就轻松了”,老妈回忆往事,絮絮叨叨。
在父亲的呵护下,母亲基本上与厨房“绝缘”。大多人都会有一道“妈妈的菜”,他们有一个相似的妈妈:能干,精明,温暖,慈爱,里里外外是一把好手,将家里拾掇得干净整洁,做的饭菜香喷喷还花样不断。而我家厨房呢,几乎都是父亲在忙碌,家常菜,过年过节的宴菜都是老爸做。自我懂事后就不忍让父亲独自在厨房忙碌,于是,小小的我成了父亲的最佳“下手”。
为了不累着老妈,老爸对家里的卫生打扫从来不提什么要求,反而安慰老妈:要那么干净做啥?又不是宾馆。如此一来,老妈便乐得甩手,反正凡事有老爸担着,她倒养成了一名“指挥家”。
老爸有才能也手巧,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他开辟一方小小的鱼塘,养的鱼多得吃不了,老妈就围一垅菜园,最多的时候我家有两个大大的菜园子。每天一下班,两口子就在菜园里忙活起来,一个浇菜一个松土。不是琴瑟和鸣,而是最接地气的寻常日子。除了养鱼和种菜,裁缝,木匠,也是一把好手,我们穿的衣服,还有被套,衣柜,床,凳椅都是他们合力完成的。
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娱乐,电视机还没有,唯一的娱乐就是看电影。爸妈都特别喜欢看电影,抱着我,拉着哥哥们。一晚接一晚的看,一场接一场不落下,仿佛要看到天荒地老。
老爸特别爱看书,除了专业的书籍,还有许多杂书,武侠书《七侠五义》、《聊斋志异》、《山海经》、四大名著......而老妈又特别不喜欢看书,但是她总是把老爸的这些书视若珍宝,哪怕搬了几次家,这些书都不曾遗落一本。
对于“吻”这个字的释义还是爸妈告诉我的。
小时候晚上睡觉前经常缠着爸爸讲故事。有一次,忘了讲的是什么故事,念到个“吻”字,爸爸问我懂什么是吻吗?我摇摇头,他“啪”的一声亲了一下母亲的脸颊。
说:“这就是吻了”,妈妈有点扭捏,瞪了老爸一眼,吃吃的笑了。
老妈个性强势固执,老爸不是没有个性,但是他包容老妈,我们几乎没有听到过父母有过激烈的吵架。童年,我们几兄妹是最快乐的。父母给予我们最大的自由,没有学业的压力,没有饥荒的担忧,最重要的是父母给了我们一个完整又温暖的家,这足以让我们对双亲感恩一辈子。
父亲为母亲和我们撑起一片蔚蓝蔚蓝的天,这片天没有狂风骤雨,没有阴霾,只有一片祥和,是最安全的避风港。
在父亲爱的庇佑下,母亲单纯的认为天下的婚姻没有糟糕的,日子没有过不好的,男人没有坏的。
“男人嘛,年轻时候不懂事,到老了就好了,就知道回家了,感情嘛过着过着就有了”。这是她常说的话。
三年前端午节后没有任何预兆,父亲走了,走得很突然。
父亲走后母亲仿佛一夜白头,一夜苍老,曾经风风火火的劲头蔫了,就好像燃烧得正旺的炉火被兜头一盆水一泼,立马就熄火,只剩袅袅的黑烟和余温,连思维也急剧的下降,眼前的事转眼就忘了,对以往是事情倒历历在目,记得清晰。
父母的爱情不像似现在的年轻人那般直白大胆,高调示爱,如烈酒般缠绵浓烈,如骤雨般来得快去得也快。他们对爱情含蓄而认真,真挚而深沉。
生活是琐碎平淡的,再恩爱的夫妻也有磕磕碰碰的时候,爱情也许被平淡的生活厮磨得不剩几分了。他们的爱情经由每一个平常的日子转化成最浓的亲情,一滴滴渗透在琐琐碎碎的大小事里,他们才是真正将日子过成诗的人。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父母,深扣恩情。
后记:这篇叙事文给一编辑朋友检阅,她说“写作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关于父母之间的爱情描述得过于平淡了。我揣摩她的意思是要浓墨重彩,再添油加醋的描写煽情的“故事”。可是我觉得这寻常百姓家过的日子原本就是平淡琐碎的,既不会有琼瑶缠绵悱恻,惊天动地的大情大爱,也没有电视剧浮夸虚假的剧情,父母的爱情渗透在日常的一件件极平淡平常的小事里,这些就是最真实的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