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朋友圈看到一段话“即使我们有慈爱的父母,相伴的恋人,一起成长的姐妹。但是我们还是要一个人去考试,一个人去忍受失恋地痛苦......”
慢慢的发现年老的父母已不再是那么的高大,那么的无所不能;陪伴多年的朋友最后都分道扬镳,新的朋友圈却迟迟容不进去;相恋多年的爱人越来越陌生,争吵已成为彼此的交流方式。终究我们还是一个人,一个人在人满为患的食堂吃饭,一个人走在异乡喧闹的街头,一个人在深夜无声的哭泣.......。
小时候我们憧憬未来,总希望可以快快长大成为万丈光芒的英雄。成年后我们才发现世界是那么的复杂,英雄只有在童话故事中才会出现,我们开始怀念年少时的纯真。门口那颗承载着我们童年美好梦想的小树苗竟随着年轮的增加有了沧桑的感觉,而我们也总是在否定以前的自己,不断想要回到起点。我们总是害怕,害怕成长,害怕孤独,害怕一个人的世界。
孤独是成长的必修课,每个人都要去学会成长,去适应成长带给我们的孤独感。其实孤独并没有我们想像中的可怕。上大学时朋友不在学校,宁愿挨饿也不愿一个人去食堂的我,每次看到一个人坐在食堂吃饭的同学总会多看几眼,那时的我很难想到在不久后的将来自己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虽然开始有点难以适应但是肚子传来“咕咕”“咕咕”的叫声催促着我们只能去独自向前。
习惯的习惯是一个可怕的存在,但并不代表它是坚不可摧的。习惯了依赖,所以我们变成了路痴,久而久之我们总以路痴自居,只是害怕有天我们要独自行走在这片土地。望着我们曾共同走过的那条青石小路,不知尽头是否存在。
周一晚上宿舍只有我一个人选了高材课,下课后已是晚上十点。走出教学楼,突然找不到了回宿舍的路。就这样在校园里乱晃好久,七拐八拐的终于回到了寝室。有时只是习惯了依赖的感觉,习惯到我们认为离开后的我们不知如何生活。其实,当我们背起行囊踏出家门的那刻起,我们已经有了独自生活的勇气,可以坦然面对分别的场景。我们都可以微笑着和至情挥手再见,又怎会如此的脆弱呢?
其实对于孤独我们总是喜欢去夸大,当我们真的身如其境时就会发现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可怕。在中秋节到来的前几天,我总是很忧虑,这是我22年来第一次不在家过节,当时很害怕脑海里总会出现我一个人在异乡悲凉,凄惨的度过中秋节。那几天我一直都处于焦虑的状态,现在想想那时自己的担忧纯属多余。中秋节那天早上九点起床,拿起手机发了许多祝福的信息,和平时一样和父母打电话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最后挂电话时妈妈突然说今天过节吃点好的,当时感觉眼睛涩涩的鼻子有点酸酸的。之后像平时一样吃饭,睡觉,看书,写东西......晚上躺在床上想了想,为什么前几天我总是忧心忡忡呢?最大的原因就是自己给自己心里暗示不愿在合家欢乐的时刻自己独自一人,自己夸大了孤独的恐惧感。
总觉得依赖是种心理作用,是我们用来安慰自己逃避的一种做法。我们总是为自己的不努力,懦弱去寻找一种可以说服的理由来麻痹自己内心对自己的失望。有时问自己为什么就不能认真的生活,去拼命追赶呢?或许我们只是怕认真了还是没有结果,害怕对自己失望,害怕面对别人嘲讽的眼神。干脆不去努力了,这样还可以给自己留下遐想的空间去温暖那颗伤痕累累的心。但我们却总是忘记生活是自己的,梦想也是自己的,别人永远是你人生中的一个看客,主角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你。
慢慢地,习惯了孤独也就习惯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