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盗贼、湿气、虫鼠外,最让藏书家头疼不已的事就是火灾了。藏书史上有几次著名的火灾——
宋代叶梦得穷其一生所藏十万卷图书和家宅一起,后来都付之一炬,老先生望着漫天火灰,伤心欲绝;
嘉庆年间乾清宫大火,烧毁昭仁殿四百余种宋元善本;
前面提到的钱谦益家的“绛云楼”也是毁于一场大火;
英法联军圆明园纵火,文源阁所藏《四库全书》等毁于一旦,另外京城其他图书损失无法计算;
光绪二十六年(1900)清军和义和团为了攻打翰林院旁边的英国使馆,派人火烧翰林院,几千万卷图书几乎被焚烧殆尽,无数的珍贵文献自此灰飞烟灭;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轰炸上海,商务印书馆和东方图书馆(涵芬楼)等中弹起火,日军后来又派日本浪人来东方图书馆放火以彻底烧毁所余图书,致使四十六万余册珍贵图书化为硝烟纸灰。
水火无情,藏书被烧,真是文化史的一大劫难。可是,也有些书籍被烧不是意外,而是被专门烧毁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李斯提出来废私学、烧史书、禁止人们以古非今等等严酷的政策,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并执行。可怜无数的书籍葬身火海,无数的儒生被埋进了大秦的黄土。这是当权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化清剿行动。自此,中国读书人的头上就悬了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刘向说得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可以启鸿蒙发民智。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害怕的是书籍的力量,是知识的力量。
也曾有人放火把自己的藏书给烧掉的。南朝梁代的梁元帝萧绎酷爱读书藏书著书,后来发生了“侯景之乱”,叛将侯景攻入了宫城,萧绎竟然命人把十几万卷图书付之一炬,并感叹道:“文武之道,今夜穷矣。”是啊,对一个爱书如命的人来讲,书,也是有尊严和品格的,赳赳武夫不配拥有它们。可惜,这次焚书长了萧绎的志气,却是我国文化史上的巨大损失,因为那时的藏书几乎都集中在皇宫,民间藏书数量微乎其微。
其实,像这种毁坏图书的事,自古以来就接连不断。比如乾隆,他花了大量的人力纂修《四库全书》(他对收进来的书的文字作过改动),所收书目达三千多种,可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利用职务之便也“顺带”销毁了三千多种思想不过关的“违禁”图书,数目和被收进《四库全书》的一样多。害得我们现在只有一些古书的书目而找不到对应的书了,我们看很多资料上介绍某人的什么著作“今已亡佚”,大多是由于此类原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