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一个客户跟我说,想买一辆09年的斯巴鲁森林人。
他在朋友的二手车行里看了两辆车,但他感觉价格比想象中要高,他想着自己去找车源或许可以便宜一些吧,于是他决定自己去淘车。
他不好意思告诉车行的朋友说自己去淘车,怕让他们感觉自己不信任他们。用车行的话说就是:大家都是朋友,我不会赚你多少的,最多赚你个快餐钱……
这让他想到了车商经常发的朋友圈:××车已售,赚几斤猪肉钱。或者是:… 赚一桶泡面,之类的。
给他第一感觉是什么?:猪肉、泡面这些都成了奢侈品。
所以他不确定大家理解的快餐,是不是一样的快餐,也不好谈信任,他只能委婉地说:我其实还没确定下来要买森林人,容我回去再考虑考虑吧…
半个月过去了,他找到了几辆个人车源,但发现价格并不统一,有高的,有低的,还有很低的。
他又不会看车,很是担心自己买到价格便宜的事故车。
为了保守起见,他打算先查询一下维保和出险,如果有不好的记录,直接就不用去看了。
几辆车的维保查询下来之后,发现都有一个一模一样的记录,就是:更换气囊发射器。他想当然地理解为,是因为事故更换了气囊,而且非常巧合,同一年份的车,还接近一个年份更换。
他很是头大。
淘车这件事情搞得他晕头转向,他也不想再找了,想和车行的朋友买就算了。知道了找车不易,让车行朋友赚个快餐钱也是应该,起码不至于担心买到事故车。
他没有告诉车行朋友自己这段时间的淘车经历,免得被他们笑话。而说,这段时间自己考虑清楚了,就要森林人。
他本来是要我去帮他检测一下车况,但仔细一想,好像不太合适,感觉还是应该给予朋友应有的信任。
否则朋友会怎么想?:这点信任都没有,还是朋友?
生怕影响关系。
他虽然明白检测和信任是两码事,他信任朋友的为人,是不会骗他的。但毕竟这是辆二手车,很难说清楚它的过去,做个专业第三方检测无疑是明智之举,是对大家负责。
但他那朋友不会这么想,只会觉得,你不信任我,我们就不适合做朋友,坑你没话说。意思是:朋友之间的信任是一种尊重,不信任=不尊重。
他只好向人情世故甘拜下风。
他说,既然不方便检测,只能选择相信朋友,问我有没有需要注意的事项吗?
我说,就算是朋友,也要跟对方明确车况,因为朋友并不能完全代替他同时是个商人的角色。
最容易吃亏的地方就是车况不明确。
比如:一辆车有事故,他会告诉你,但不一定会全盘托出。具体来说就是:车子曾被追尾,假如备胎槽变形、修复、甚至切割,而他可能会告诉你:小问题,前车主倒车时不小心顶了一下,没什么大碍……
他会让你知道哪里有过问题,但是会把问题轻量化、模糊化,无一例外,就比谁更狠。因为大家对事故车的判定标准不统一,你说是事故车,在我们的标准里它不是,你也开不出来。所以尽可能让对方把车况描述具体,是有必要的,而不要一味让对方灌输模糊不清概念,容易被洗脑。
很多时候,面对圆滑的车商,不得不把他描述的车况放大数倍,才能还原真实的车况。
他听了我的建议,立马就跑去找他那车商朋友确定车况。自己找了一个月都没搞定下来,提车欲望之强烈,已经不允许他再等下去了。
他朋友也算是有耐心,一五一十跟他交代车况,就连维保记录都拿出来给他讲解,修了哪里,换了哪里等等。在他看到最后一条记录时,眼前突然一亮:
更换气囊发射器?
很熟悉的一段记录,这跟他之前自己查的几辆车时的记录一模一样,他心想,朋友要明目张胆地给自己推销事故车?想到这里,此时他的心已经凉了半截。
还没来得急等他回过神,他那朋友已经开始跟他解释这条记录的含义:“这个记录呢在这个批次的车里基本都会有,是因为气囊发射器存在安全隐患,生产厂家召回更换以后,留下来的记录。”
“不相信?要不我多找几辆车给你查看看?”
他心想,这个解释太完美了,也完全符合逻辑!若真因为这个出什么意外,老婆也不能够骂自己。他连忙回应:“我查过了,不…不,我了解过了,确实有这么一回事,不用再查了。”
这时才拨开云雾,不过,他终究还是白忙活了一段时间。
他心想要是能早些知道就好了,就可以自己淘车了。后来他心中也有过动摇,要不要继续淘车?不过他立马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毕竟是朋友给自己解开了迷雾,让他赚个“快餐”钱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