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点是,谁是谁非不重要,观点是谁的也不重要。如果有个人总是强调某个观点或发现是他的,把自己放在问题之上,那这个人肯定是低手。低手才有这种成见。高手多变。
并不是高手的观点就是正确的,高手和低手的差别,主要在于高手的思考和推论深入而广泛,低手肤浅而狭窄。
第二个方法是重视问题。问题首先要一针见血。问题经过修改,直达你要问的重心。要试着将一个问题用几种形式去问,务求达到重点所在。
其次,问题要问的很浅。
然后,还要注意问题的重要性。衡量问题是否重要是思考惯例。把它排在一切考虑之前。
怎么判断问题是否重要呢?方法是,要去问,得到了问题的答案,我们又能知道什么。如果答案跟其他知识没什么关联,或者答案很平常,众所周知,那么问题就不重要。有很多问题不仅不重要,而且是蠢问题。所谓蠢问题,就是只能有一个答案,没有其他可能性。
第三个方法是,不要用逻辑推理抹杀掉预感。逻辑可以帮助推理的正确性,但不是思想或见解的根源。科学方法可以证实理论,但本身对解释现象毫无用处。从预感出发,加上想象力去多方推敲,有了大概后,再反复以逻辑证实,是最有效的思考方法。思想见解是首要,逻辑次之。不能因为逻辑而抹杀最初的预感,预感是每个重要发现中都必不可缺的,是思考之路的开端。
第四个方法,转换角度可以事半功倍。高手都会通过多个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既不轻易放弃一个可能行得通的途径,也不墨守成规,尽可能用多个不同的角度来推想。
把思考的角度稍微转变一下,就可能茅塞顿开。大多数想不到的答案,不是因为过于艰深,而是因为所用的角度看不到浅的一面。
其次,有时答案从一个角度看是对的,换个角度却错了。因此任何推理得到暂定的答案,都需要找几个不同角度来衡量。
然后,角度还有远近之分。人在思考时,脑袋会戴上放大镜,格外重视细节。但是无论细节如何周到,如果在全局上出了错,就会前功尽弃。因此高手会时不时把问题尽量推远,以便考虑整体性。
第五个方法,善用例子。
例子要简单贴切,重点突出;要用实例,经验对思考有很大的帮助,就是因为实例知道得多;要使用新奇的例子,不要用众所周知的例子;以及,要把例子一般化,这一点是中国人特别弱的,“事实不可以解释事实;太多理论就等于没有理论。将每个例子分开处理,理论及见解就变得复杂,各自成理。无意中变成了将事实解释事实。将多个不同的例子归纳为同类,加以一般化,是寻求一般性理论的一个重要方法。”
最后,要寻找反证的例子。思考时当然要找能支持论点的例子,但是考证是思考的一部分,考证就要去找反例。当然,如果反证的例子是实例,就说明你的理论要被推翻了。
第六个思考方法是,百思不得其解时,不妨暂时搁置问题。就像找东西一样,思考也有类似现象,拼命想时想不出,但不经意中就有了突破。但是,可以肯定,“不经意中走出的答案,一定是以前想过的老问题。以前想得越深,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机会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