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我爸来上海小住聊到写作这件事情时,很纳闷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人写东西浪费别人的时间,也有那么多人乐意时间就这么被浪费,虽然心想你姑娘我可能就是其中那一位,但是还是深表赞同,因为你姑娘我的终极目标便是不浪费别人的时间,恬不知耻的想成为一个作家的。
既然定下了成为作家这一远大的目标,那至少得描绘一下自己心目中作家的标准:要么有深邃的思想洞见启迪人们的行动,要么能激发人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无论这个情感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只是这一标准的副作用就是自己根本没办法下笔,每次提笔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一千年前伟大诗人杜甫说过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既是“千古事”,哪儿能随便写。苦闷啊,憋屈啊,明明想大便,却因为找不到一只干净的马桶就这样苦苦憋着的感觉真是“爽”急了。有天上午实在憋的难受就跟我一朋友绘声绘色的描述了一下这个感觉,我朋友特爽气的回了四个字“只管去拉”,自己楞了一下,想想也对,自己这泡屎貌似还没有到非得用什么品牌马桶的份上,憋死自己这世间或许真的少了一枚伟大的作家了。再说,自己喜欢的作家在写出让大家赞誉的作品前,可能也随地大小便了不知多少次。
标准有了,接下去就属于如何达到的范畴了。简单粗暴的百度了一下,搜到了一个叫富兰克林的人,传说中很NB的人物,他的写作锻炼方式就是花式模仿,将别人的文章用自己的话写出来看差距在哪里,再高级一些将别人的散文用诗写出来,再将诗还原到散文的样子,如此反复折腾终于有所成就,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语文作文分数了。可归于自己,难题出现了,富兰克林的时代他只能看《观察者》这一本杂志,我这个年代就像文章开头说了,那么多人写东西浪费别人时间,我又怎么能确保自己模仿的对象不是在浪费别人时间呢?突然觉得自己找了个很好的理由浪费时间。
歪果仁的著作不行,时代和语言习惯差的太远;文言文当然也不行,语言功底还没有达到那个level,再说所谓作家是靠文字吃饭的,前提得让读者看得懂啊;网络文学嘛,呵呵。如此一番筛选下来,倒还能数的过来。再将剩下规整规整套路,沿用《如何成为一个畅销小说家的》的风格,要想成为一个作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素质:读万卷书,阅万把人,以及能把这万卷书和万把人拼凑在一起还不让人看出痕迹。
预知后事如何,我也不知道。但是模仿是写作的前提,最近的选题处于干涸状态。所以,选取一个标杆,好好的模仿和写下去吧,干货文和鸡血文是另一种变态的玩世不恭,但是基本功这件事情,总觉得还是要好好的积累哈。待我明天列个作家合辑和清单,毕竟为了不浪费大家的时间,我还是很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