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勒紧裤腰带下的奇迹: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6月29日,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50年代中期,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面对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形势和军备竞赛的发展趋势,以毛泽东(1893年-1976年)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毅然作出发展导弹、核弹、人造地球卫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1956年,研制导弹、原子弹被列入中国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1956年10月8日,北京西郊,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以下简称五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钱学森(1911年-2009年)任院长,梁思礼(1924年-2016年)负责导弹控制系统研究。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五院于1958年初开始仿制苏联的“P-2”导弹,计划1959年10月完成首飞试验,向建国10周年献礼,导弹由此被命名为“1059”。主管“两弹”(导弹和原子弹)研发工作的聂荣臻(1899年-1992年)元帅,多次深入生产一线,勉励大家不畏艰难,刻苦攻关。五院组织力量,翻译研究苏联提供的“P-2”导弹技术资料,却发现缺少火箭发动机试车和试车台等最重要的核心内容。院领导和有关部门多次与苏方人员交涉无果,钱学森召集五院技术骨干开动员会,号召大家“自力更生想办法,攻克和解决技术难题”。中苏关系彻底破裂特别是苏联撤走全部专家,使导弹仿制几近搁浅,原定计划未能如期实现。在钱学森、任新民(1915年-2017年)、屠守锷(1917年-2012年)等导弹专家带领下,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执着探索,决心用自己的双手造出“争气弹”。1960年3月,五院自行设计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研制成功。6月,首枚仿制苏联的“1059”导弹完成总装。1960年11月5日9时,随着一声“发射”口令,导弹喷吐烈焰扶摇腾空,戈壁大漠回旋着震耳欲聋的轰鸣。7分37秒后靶区报告:导弹准确命中目标,发射圆满成功。“1059”导弹试验发射成功,在中国战略导弹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向世人宣告,曾经发明过原始火箭的中华民族,彻底结束了不能制造导弹武器的历史。1964年3月,总参谋部、国防科委取“东风压倒西风”之意,把“1059”导弹正式命名为“东风1号”,中国“东风”系列导弹由此掀开神秘面纱。之后发展的各种型号地地战略导弹,均以“东风”命名。1964年6月29日,凝结着科研人员心血、承载着民族重托、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号导弹一举发射成功。十多分钟后,末区传来测试报告:导弹准确命中目标,飞行距离1200公里。不久,总参谋部根据是年3月确定的“东风”序列,将这枚导弹命名为“东风2号”。

        1949年成立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钱三强(1913年-1992年)担任所长,组建原子能实验室,并在法国采购了一批原子能研究方面的资料和实验器材。1954年,地质部在综合找矿中,第一次在广西发现了铀矿资源的苗头。1955年,我国秘密组建了两支专业的铀矿勘探队伍:新疆519中队,以及中南309中队。这两支队伍是新中国最早的铀矿勘探队。1960年提交了8个开采基地,初步奠定了中国铀矿地质的基础,其后探明了201、211等大型铀矿,彻底终结了我国无铀可用的境地。1955年筹建核工业,1956年7月成立三机部,1958年改称二机部,下设核武器研究所(代号为二机部九局,也就是著名的九局九所),这是二机部最重要的一个局,负责核武器研制和基地建设工作。1956年赫鲁晓夫为争取中国的支持答应了中国关于援建核工业的要求,1957年10月15日中苏签署《新技术协定》。苏联提供了图纸、技术和上千名专家,中国派出了几千人到苏联学习和接受相关培训。1958年苏联援建的7000千瓦重水反应堆和1.2米离心分离器交付中方。1958年底,中央决定,核武器研制基地在青海金银滩秘密建设。来自全国的数万建设大军,陆续开进草原。1960年苏联撤援,中国核军工独力前行,开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中国原子能探索之旅。1961-1963年建造了铀冶炼生产实验厂,4年时间通过自行改进的工艺方法生产出了150吨铀原料。1963年核武器研究院整体搬迁至青海金银滩基地,完成了原子弹的设计与总装。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中国从此拥有了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核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960年底,在所长钱三强主持下原子能所就成立了中子物理小组,组织黄祖洽(1924年-2014年)、于敏(1926年-2019年)等开始做基础研究,为后来的氢弹研制做准备。4年中,黄祖洽、于敏和同志们提交研究成果报告60余篇,对氢弹的许多现象和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1963年9月,核武器研究所组织一部分科技人员围绕设计含热核材料的原子弹,开始氢弹的理论探索。首次核试验成功以后,核武器研究所迅速将大部分理论研究人员组织到氢弹研究中去。1965年1月,为加强氢弹理论的攻关力量,二机部决定将原子能研究所的黄祖洽、于敏等31人调到核武器研究所。这样,氢弹的理论研究队伍汇聚在了一起,形成了强有力的科研攻关“拳头”。1965年12月,核武器研究所的专家在西北核武器基地进行多次研究后,确认于敏等提出的利用原子弹引爆氢弹的理论方案从基本规律上推断是可行的。1966年12月28日12时,正式试验用的氢弹装置在罗布泊按时起爆,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我国只用了两年多,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的跨越。

        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58年提出设想计划。1964年,中国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同时中程导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基本上具备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能力。1965年1季度,周恩来(1898年-1976年)总理批示科学院提出具体方案(“651”后来被定为卫星任务代号)。8月2日,中央专委批准该规划方案,卫星研制正式立项,确定由国防科委负责组织协调,同意在中国科学院内设立一个卫星设计院(代号“651”设计院)。10月20日至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主持召开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方案论证会。1966年1月25日正式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院,任命赵九章(1907年-1968年)为院长。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院代号“651设计院”,公开名称“科学仪器设计院”,赵九章负责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方案设计等工作。1967年12月,正式命名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东方红一号。1968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任务书 。1968年2月,为避免文革对卫星研制的冲击,中科院东方红一号研制队伍5000多人、试验基地、科研设施、工厂,以及研制任务本身,全部移交国防科委新成立的第五研究院,孙家栋担任卫星技术总负责人,继续完成正样星研制。1970年1月30日,供预期飞行试验用的两级火箭发射成功,表明中国已具备发射卫星的能力。东方红一号卫星在先后完成空间模拟实验和地面测控跟踪系统之后,装载卫星和火箭的专列于1970年4月1日秘密抵达位于酒泉的卫星发射基地。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重173千克的东方红一号卫星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10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轨道。《东方红》的乐曲从太空传到了世界各地,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丰碑。

        从此之后,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掌握了中子弹设计技术和核武器小型化技术,研制和发射了各种型号的战略战术导弹和运载火箭,潜艇水下发射成功,发射多颗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及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两弹一星”不仅为中国建立战略导弹部队提供了装备技术保障,增强了军队在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御能力和作战能力,而且带动了中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

        在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的情况下,国家集中力量突破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尖端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了有重要影响的大国。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主动访华,一时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新西兰、德国等40余国,纷纷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一举打破了西方长期的经济技术封锁,开启了新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从1973年开始的3到5年,中国从西方国家引进了51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是中国继五十年代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用引进的设备,结合国产设备配套,中国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八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两弹一星”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激发了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两弹一星”事业的巨大成功,依靠于中共中央的英明决策和各方面的有力支持,是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的生动体现。“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sf1-scmcdn-tos.pstatp.com:443":{"supports_spdy":true}},{"www.lishixinzhi.com:443":{"supports_spdy":true}},{"zhanzhang.toutiao.com:443":{"supports_spdy":true}},{"jquery.envi-met.com.cn:443":{"su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245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749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960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57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668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670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64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22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864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78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4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15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646评论 3 32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6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94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26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06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