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父亲》读后感

梁晓声的《父亲》,刚刚读完。看了一些评论,很多朋友要么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那个说一不二的不容质疑和严肃的脸庞。要么为作者一家的遭遇感到同情,把自己也带入到了作者的年代;要么也体会到了“父亲”的不易,以及父爱的伟大。

然而我将从一个特立独行的角度,阐述我所看到的景象。一个关于权力的集中和分散中,以及个人权力衰弱下的变化。提前声明:本文的观点仅限于那个年代,而非现在

梁晓声写道:

小时候,父亲在我心目中,是严厉的一家之主,绝对权威,靠出卖体力供我吃穿的人,恩人,令我惧怕的人

母亲属羊,像只羊那么驯服,完全被父亲所“统治”。如若反过来,我相信对我们几个孩子是有益处的。因为母亲是一位农村私塾先生的女儿,颇识一点文字。遗憾的是,在家庭中,父亲的自我意识,起码比“工人阶级领导一切”这条理论早形成二十年。

作者的父亲,我想并不是个例。至少评论区有很多朋友也在抱怨小时候父亲的暴力和权威的形象。我的父亲,就是一个“大男子主义”极重的人。不仅扮演着家里的“顶梁柱”也是话语权最高的人,我很少敢于当面的顶撞父亲。每当父亲回家,我都是小心翼翼和惴惴不安的,因为做什么事,都似乎免不了一顿说教。从初中到高中,每天吃饭的时候,气氛总是非常压抑。父亲喜欢挑毛病,而我又不能反驳

既然父亲的权威形象普遍从在于中国社会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我们在来看一个例子:

父亲板着脸任我们“吃”他。父亲的生活原则——万事不求人。邻居说我们家:“房顶开门,屋地打井

要节俭,要精打细算,千万不能东借西借……”父亲求人写的每一封家信中,都忘不了对母亲谆谆告诫一番。父亲每月寄回的钱,根本不足以维持家中的起码开销。母亲彻底背叛了父亲的原则。我们家“房顶开门,屋地打井”的“自力更生”的历史阶段,很令人悲哀地结束了。我们连心理上的所谓“穷志气”都失掉了……

父亲的绝对权威,说一不二,不容置疑,以及“万事不求人”根子到底来源于哪里呢?

01

我认为这来源于自秦汉以来儒化法家思想以及祖先崇拜和道教“天人合一”的深入骨髓。

儒家强调等级制度,父权崇拜,以及子女对父亲的顺从。比如三纲五常,君臣父子论等。即明确子女和父亲的权利义务。子女应该顺从,尊敬,甚至替父隐过。父亲享有至高的权力,虽然儒学提到“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但在现实层面几乎无法实现。

杨国枢先生说“在传统的家庭伦理中,就亲子关系而言,常常‘子孝’与‘父慈’并论,但对后者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前者,对后者的分析讨论也远少于前者。因而予人以[重孝轻慈]的现象”,即做父亲有做父亲的尊严,做子女的却没有做子女的尊严,只有顺从尊敬和礼节

孔子在学习《易经》后,写《易经·系辞上下传》,里面有这样的描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无论孔子真实用意是怎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了千年。女性不能像男性一样正常的工作,在明朝甚至还以“裹小脚”限制女性的行动能力

所以不管在法理层面还是事实层面,都造成了父亲的独断专权。孩子只能尊敬,而有可能挑战父权的母亲,也只能选择顺从。

02

另外一个“万事不求人”或者“靠人不如靠己”的思想,大体上来源于《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我们来简单理解一下,即万事都靠自己或自己的家庭来解决,在中国古代,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是可行的。这有两方面好处,一是避免产生的利益纠纷,尤其是在物资短缺的年代。二是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因为越少的与人互动,社会越原子化,就越发稳固。同时这也印证了,社会缺乏信任感,即靠别人是靠不住的,他人是不会帮你的。

在一个契约型社会,人与人之间必定会通过合作来建立彼此之间的链接。威尼斯共和国初期远洋贸易,正是由个人建立契约关系,又一个人出海贸易,另外一个本地作为投资人,建立了契约关系,他们遵从的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普遍建立了信任机制。现在我们与企业主之间的工作合同,也是一种契约,我们付出时间和劳动,换来薪水或者福利报酬,我们每个人负责工作的一小块,而必须与其他人建立合作互动。而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产业专业化分工,也深化了彼此的合作。我们可以看出来,在现代社会或者说契约型社会,合作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所以“万事不求人”在契约型社会是断然行不通的

儒化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社会,然而儒家较为软化的一面“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就像上文杨国枢先生提到的,往往成为了子女应该遵守的准则,却很难限制父亲的行为。这就是有学者提出的“儒表法里”,即以儒家作为道德说教,而实际行驶的是法家的权威统治,立法,执法,司法全是由父亲一人说的算。这也就是我们在梁晓声的文章里看到的父亲。


说个题外话,在这里,我想肯定会有不少朋友,会说“你侮辱传统文化,侮辱老祖宗”,“你到底看没看过论语,就在这妄言”,“中华两千年文化,岂容你在这里指手画脚”。我在这里说明一下,中华文明上下几千年,文化更是五彩纷呈,传统文化等于儒教吗?举个例子,在战国时期,有“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现象”,杨指的是杨朱或杨朱学派,墨指的就是墨家。而孔子在当时是及其不得志的,这在孔子周游列国而得不到重用就可以看出来。如果我说我更倾向于墨家,而不是儒家,难道就侮辱老祖宗了吗?经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后世不断的言论审查,我们只能从孔墨等驳斥杨朱学派为数不多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当时红极一时的杨朱思想了。而自秦皇以后,至清朝灭亡,除了宋朝,我们再也看不到百家争鸣的华丽景象了,除了儒学的发展,比如朱熹和王阳明这类大儒,我们很难再看到哲学思想的多元化在中国的发展了。所以我们默认传统文化就是孔孟之道,这是不对的!


梁晓声参加工作后,文中写到:“父亲的性格也变了,变成一个通情达理的,事事处处、家里家外都很善于忍让的毫无脾气的老头子了。”

父亲每天替我们接孩子、送孩子、拖地板、打开水、买菜、做饭,乃至洗衣服、拆被子、换煤气。一切的家务,父亲都尽量承担了。

除了家务,父亲还经常打扫公共楼道、楼梯、厕所、水池。他不久便获得了全楼人的称赞和敬意。。一些从不到我家中走动,大有“老死不相往来”趋势的工人们,也开始出现在我家了,使我同一种更普遍的生活贴近了。

父亲之所以发生这样的转变,我们还可以从梁晓声的文章中略窥一二

父亲到来的第一天,打量着我们家在走廊占据的“领地”,不无感触地说:“老二,你有福气啊!你才参加工作几年呀,就分到了房子!走廊这么宽,还能当厨房……你……比我强……”

这是一个没机会受过文化教育的、丧失了健壮和力气的、自尊心极强的老父亲,在一个受过大学文化教育的、有了一丁点小名气的儿子面前保持心理平衡的唯一砝码

这种变化的根源,我们可以看成权力的转移。即因为作者的经济独立,以及小有社会名望和未受过文化教育及丧失了健壮和力气之间,父亲不再能够通过经济资助控制作者,也不会通过根深蒂固的思想钢印钳制作者(原谅我措辞可能不恰当)。具有绝对权威的父亲,丧失了说一不二话语权,而此时作者却拥有了话语权。

权力的转移,使得“父亲,变成一个通情达理的,事事处处、家里家外都很善于忍让的毫无脾气的老头子。”

文章的爆发点,源于父子的一次谈话

父亲定定地看了我片刻,用一种单刀直入的语调问:“老二,你为什么不争取入D啊?

而梁晓声心里这样想

我对d的信仰是萌发于一种朴素的感恩思想的。这种感恩思想,毕竟不是建立在切身体会的基础之上,而是间接灌输的成果。是不稳固的,是易于坍塌的,也是肤浅的,不足以长久维系下去的。动摇过的事物,要恢复其原先的稳固性,需要比原先更稳固的基础。信仰不像小孩子玩积木,扰乱一百次,还可以重搭一百次。信仰的恢复需要比原先更深刻的思想和认识,这比给表上弦的时间长得多

作者接着想

在我心灵中,还有许多肮脏得没勇气告人的欲念,还时时受到个人名利的诱惑,还潜藏着对享乐的向往,还包裹着对虚荣的贪婪,还……

d章里写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不能怀着不纯净的心灵写下......人可以欺骗别人,但不能欺骗自己

朋友们,我特意查了一下,梁晓声加入了民盟,至今并未加入d。我并不想对这个话题过多的阐述或者联想。话题比较敏感。也尊重个人的选择。但这段是一个很重要升华作者从父亲角度到社会角度的思考的段落。

随后作者描绘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一个阳春白雪般的自由派,似乎又具有着精英般的民族主义,又或者她是站在高处不知民间疾苦却随意发号施令的统治者。

作者在这位女子前,他嘶吼道

我并不想否认,我的父亲没有文化,由于他的愚昧,由于他的农民意识的狭隘,给我们的家庭造成重大的不幸!我要比你更加明白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意味着什么!我诅咒造成愚昧和没有文化的落后状况的一切因素!……

但愚昧和没有文化不是他们的罪过,是历史的罪过!

到底什么是“历史的罪过”,父亲的愚昧无知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自秦汉以来至满清帝国(除了宋朝和某些战乱时代),儒化法家对人思想和肉体的限制,使得中国人持久被禁锢。除了四书五经,或者其他技术类书籍(医书,农书)。别的基本没门看。人除了知道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知道点诗词歌赋,其他屁都不知道。所以我们都认为,父亲的权威是合理的,父亲生气发火是合理的,父亲挣钱也是合理的。作为孩子就应该顺从,否则就是大逆不道。普通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出将入相,“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然而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儒家文化),后期是更加严格的八股文。而这经过审查的考试范围,只教会了人们服从,无条件服从皇权。这当然更加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在家里法则由父亲订,违不违规,父亲说的算。在外,法由皇帝来订,违不违法,全由皇帝来判断。人们都知道权力的好处,所以总会期望自己的孩子考取进士,将来能够造福百姓。就像文中的父亲一样。很讽刺的是,中国的历史,大多是关于围绕皇帝周围的权力斗争史,几乎找不到,作为一个人,一个平民百姓的生活史。我们只能根据官修的历史,财务官税,灾害年报,大体猜测当时百姓的生活。

这显然不是父亲的问题,也不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问题。

父亲终究是转变了,从之前的绝对权威,变得和蔼可亲,更生活化,更愿意称他是一个人。

正是因为父亲权力的减弱。使得父亲恢复了人性的光辉,变得也更加善良,愿意付出,比如父亲打扫公共楼道和厕所。所以对于家庭来说,母亲的作用会非常重要,她是唯一能够跟父亲分权的。在过去儒化体系内,妇女被社会矮化。而现在我们可以抛弃这些思想。母亲需要为自己获得更多的权力,同时一个健康的家庭,也应该寄予孩子一定的权力。这样才会是一个健康,优秀和民主的家庭。而不是一个专制型家庭

这是我的读后感,从一个非同一般的角度阐述了父权这种现象的由来,以及通过权力的转移的方式来解决这个专制父权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其实不仅仅体现在家庭里。

最后申明一下,这是一个多元化社会,社会需要不同的声音,我也只是通过梁晓声的文章,通过他的思路,沿着他的思路,联想到的。但这不一定是我的想法,也不一定正确。各位不必贴标签。文末,我贴出梁晓声一段我认为极好的文字描写,各位可以感受一下哦

她很漂亮。身材很美,又高,又窈窕。一张白净的鹅蛋形的脸,容貌端庄娴雅。眼睛挺大,闪耀着充满想象的光彩。剪得整齐的乌黑的短发,衬托着她那张动人的脸,像荷叶衬托着荷花。她穿一件五彩缤纷的花外衣,只有三颗扣子,好像是骨质的,月牙形,非常别致。半敞的衣襟露出里面深红色的毛衣,裤角带有古铜色镶边的牛仔裤,奶黄色的坡底高跟鞋。她端坐在沙发上,修长的双臂微向前探,双手习惯地揽住两膝。她从头到脚焕发着浪漫气质,举止文静而有教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38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845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148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64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3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12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03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73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1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84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63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0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0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2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4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