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读
在这一章释迦摩尼讲解了大乘和小乘的区别。在本章的前末,释迦摩尼又是说了闻此经典,信心不逆,福德胜过以无量等身布施,不过因为释迦摩尼所说的福德实非福德,无福德相,故名福德。这样虽然说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的福德不可思量,实际上这个福德不可思量是因为悟到了实相非相,也没有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的相。
然后释迦摩尼就继续讲了大乘和小乘的区别。小乘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可能也有布施相、忍辱相、精进相、持戒相等等,因此小乘的修行人无法去领悟到金刚经的深奥,无法去受持、读诵、为人讲说金刚经。而大乘则是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心无所住,心无所执。
其实不同的修行方法只是道路不通,不同的人找到其合适的修行法门就可以了。有的人修行小乘法门,也照样可以一步一步的精进。不过我自己的话还是对于金刚经、六祖坛经非常的喜爱,这样顿悟到了本性的方向,那它就一直都在指引着我自己。这样自己现在就不仅仅是在以金刚经的法门来修行,同时我也在不住相的来察觉和作用现实世界。
【二】原文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三】译文
“须菩提,假如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上午用恒河沙数这么多的身体来做布施,中午又用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身体来做布施,下午也一样,像这样用百千万亿劫那样长的时间,用身体来做布施。如还有一人,听闻了此经,生起不退的信心,完全信奉不怀疑,那他所得的福德就超过前面那个布施的人,更何况抄写经文、受持、读诵、为他人解说经文呢!
“须菩提,概括地说,这部经有不可思议、不可估量、无边无际的功德。如来本为发大乘菩萨道心的人而说,为发最上佛乘的众生而说。如果有人能受持诵读此经,广为他人宣说,如来可以悉知这个人,也可以悉见这个人,一定能成就不可衡量、不可称计、无边无际、不可思议的功德。这样的人,就担当得起如来无上正等正觉的家业。这是什么原因呢?须菩提,一般乐于小乘佛法的人,会执著于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寿命相状,对于此经他们不会听闻信受、阅读背诵、广为他人宣说。
“须菩提,无论在什么地方,假如有这部经,那么一切的天人、阿修罗全都应当供养此经,应该知道此经所在之处即等于佛塔的所在地,就应毕恭毕敬,环绕它顶礼膜拜,以各种芳香的花朵和细香散于其四周,虔诚地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