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死亡》是书名,也是作家毕淑敏的一篇小说,我今天想谈的就是这本书里的这篇小说。
第一次读这篇小说,是在中学时代的某个暑假,我翻阅毕淑敏的一本文集。才看了开头,或者说才读了小说名,我就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合上书本,里面的很多情节在我脑海挥之不去。
因为这小说,我更加欣赏毕淑敏的写作态度,她为了有更深的体验,专程到临终关怀医院当病人。
因为这小说,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这世上有这样充满人性的专业词汇叫“临终关怀”。
因为这小说,我对死亡有了更多敬畏,同时对活着多了一份淡然。
几年后,临近大学毕业,听闻同学芸癌症复发了,我太惊讶了,因为大三下学期去医院看望她时,所有人都以为她是普通疾病,很快就会康复。
当时我还是实习生,给她转账的钱绝对杯水车薪。那时候,还没有诞生轻松筹这样的平台,我也不知道还有很多公益机构可以求助。
大学四年,我和芸之间的交集并不是太多,我们不是室友,偶尔相见会聊几句的交情。我心底有个声音,在提醒我为她做点什么。她现在需要什么呢?我想到了这篇小说,我想把这本书送给她。我觉得这本书也许可以带给她安抚。
为了得知她的地址,一天晚上我给她打了电话,唯一的一次通话。她说为了节省钱节省精力,独自在医院附近租了房子。她父母在她最初患病时花光了积蓄,现在只有继续赚钱。那时,她还可以照顾自己,告诉我平时她需要买哪些药材来煲汤。她提到了当初要求完美为了理想的体重,常常不好好吃饭狠狠虐待自己,最终身体扛不住就病了。本来已经康复,但是找工作期间压力太大,没有好好休养,又病倒了。电话里除了倾听,那时的我唯有鼓励她好好活着还有希望。
后来我寄书给她,还写了一封信,信里有没有提到“死亡”这俩字,不记得了。之后我还和她短信聊过几次。她曾提到太痛苦了,要不是为了父母,真的很想早点解脱。
她看了那本书,但是我没有勇气追问她的读后感,几个月后她还是离世了。最后的时光,她过得怎么样我永远无法得知了。
这本书有没有在她独自面对死亡时带来些许平静?答案在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