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自我独立增强,不愿意再作父母的附属品出现,而且还更多地喜欢与自己的同龄人相处,开始不喜欢和父母说心里话。这一点相比起前者,更是让很多父母抓狂。父母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为何原本一出校门,小嘴就叽里呱啦说个没完的孩子,突然之间变成了一个闷葫芦。以前是父母觉得孩子啰嗦、烦人、不让孩子说的太多,如今确实父母迫不及待的想听孩子的心声,孩子却完全放弃表达,哪怕父母询问他们也不想说。突然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似乎失去了沟通的桥梁。父母看着一夜之间长大的孩子,却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更不知道他要做什么。这样一来,父母当然会感到很失落。
其实,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关闭心门。不愿意把自己所有心思都告诉父母,是很正常的现象。毕竟孩子长大了,不可能事于巨细的都向父母汇报。随着与同龄人交往的增多,他们也开始拥有小秘密,并且他们更愿意与同龄人交心。尤其是很多父母都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即使在了解孩子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后,也对孩子所说的一切表示否定和反对,这也会导致孩子更不愿意与父母交流。这种现象在亲子关系教育中非常普遍,当孩子在父母那里一次又一次受到挫折和失败,就会渐渐的疏远父母,直到彻底关闭心门。从以上这两个角度而言,父母既要尊重理解孩子保守自己的秘密,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孩子之间构建如同朋友般亲密无间的关系。
当父母对孩子冷嘲热讽、或对孩子的行为表示不理解和坚决反对时,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再也不愿意和父母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心里话。以无声的方式表达对家庭教育的绝望。不得不说,这样的方法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高压政策只会让他们的孩子彻底关闭心扉,不愿与父母再进行任何交流。
交流是人际相处重要方式,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一旦缺少交流,人与人之间就无法相互的了解和理解,自然无法和谐相处。明智的父母知道,尊重孩子、给予孩子平等的对待,才能让孩子信任父母,打开心扉向父母倾诉。记得朋友圈里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意思是父母的最高境界就是让自己活得更好,从而在精神上引领孩子。不得不说这样的境界是很难达到的,也是为人父母穷尽一生去追求的。所谓引领是给孩子树立楷模,从而让孩子主动学习,绝不是高压强制要求孩子怎么做,这样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父母与孩子相处陷入被动之中。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最重要的是改变心态,不再把孩子当成是年幼无知的小孩子对待。更尊重孩子,也学会给予孩子自主思考和选择的权利,从而复合孩子不断成长的状态,也更加满足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也会成孩子亲密的伙伴,而无需靠猜测去揣摩孩子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