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知识源自实践技能,实践技能的总结及反思是检验理论知识的标准。
理论知识的底层是实践技能,重点关注实践技能【刻意练习】。
做中学,是实践跟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法。
01
上学时期,有很多公式,理论,文章,单词等等需要背诵。试题卷上的考题,基本都是围绕着这些考点出题。但,大学毕业后,真正能用在工作,生活的知识,却少之又少?是我们过往学的理论知识,无法应用到实践?还是我们应试教育体系有本质的问题呢?最近看到下面一个问题及回答。
提 问:本人于八五年发现自己小时候读书不是很好,只能上中专,不过班级里面特别喜欢成绩好的男生,尤其是家境不好的特别觉得他们自强自立,有魅力。请问这个是什么情况。对于光有钱的反而没感觉
回答:那是你没有见过钱的意义。事实上,能赚到钱的人,他们身上性格的闪光点,远远胜过读书好的人。
看到后,第一想法是,读书无用论?不不,我认为真正能赚到钱的人,比读书好的人,更能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并且很有效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例如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经济学家,但推动社会发展,更多是企业家。企业家是结合理论知识,在残酷的市场上实践,成功活下来,则企业也活下来了。有很多动植物学家,但让我记住的是贝爷,他是将大自然生存法则跟实践结合在一起,让更多人记住。有很多未来学家,但抓住趋势并且推动社会发展的,是着眼于当下的各大知名企业。
理论知识源自实践技能,实践技能的总结及反思是检验理论知识的标准。很多学家,都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真的让他去践行中实施,不一定就做的很好。
02
过往,我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一直关注理论知识。知道一大堆的理论指导,但是真的到了要用的时候,却像一点都没有学过似的。不担心犯错,反而担心错了之后,总结复盘,才知道原来运用这个理论知识就可以了!学到跟做到,距离不是一点点。
下面摘要一个关于体用术的理论。
真正的科学家,往往是很穷的。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在于【“体,用,术”。】
最基础的科学,好比人类文明的大树。根基都在这里。这个方向一定要把准,绝对不能出错。
在基础科学之上,“用”指的是应用科学。你精通了化学,这并不能帮你赚钱。化学要转化成应用。研究出一种新型去屑洗发水,牙膏,洗衣液,奶粉配方之类的。
在大科学家眼里,这些应用科学自然是小儿科,不值一晒。可正是这些在“企业”里混的人,其收入往往是大科学家的二倍三倍,若能做到高管,更是幸福滋润。
为什么,因为“应用科学”离消费者更近,离钱更近。
从“理论”到产品,当中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段路之困难,之复杂,绝对不在基础研究之下。就好比你知道了“万物理论”,你也造不出粒子战斗机。当中还需要工程师几十年的研究。
“体,用,术”,在“用”之外,还有一个术。
术指的是完全末端的,不属于理论体系的,分散的,短期的似是而非的知识。
好比门口王婆卖的烧饼比较甜。
去坐电车可以穿过弄堂小路。
地铁交通卡可以互换以节省成本等等。
理论知识的底层是实践技能,重点关注实践技能【刻意练习】。
03
李笑来的提到,掌握最少必要知识后,就应该实践。从实践中学。这也是我之前笃定相信,【做中学】是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育学里面有个理论,叫探究式科学教育。核心在于,让孩子在实践中探索。
理论知识不能让你学会技能,只有实践中,才能真正的掌握一门技能知识。做中学,是实践跟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法。
一切的核心,都在于,关注实践,尽快践行!而且,如何践行,前期需要策划,中期需要调整,完成之后还要复盘。
【百度百科】
技能概念: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1] 指掌握并能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指技术、能力。
知识概念: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知识就是概念之间的连结。它是概念的内容的一个方面。概念的内容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与直观之间的连结。我们构造概念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把握直观。因此,概念与概念之间必需彼此连结形成知识。有了知识才有力量,才能去把握直观。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以及组织。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