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段论述,谈论为什么年龄越大越觉得时间过得快。大概意思是小时候一周、一月、一年占当时整个生命里很大的比重,随着年龄增长,时间积累,一周、一月、一年在我们的生命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少。
5岁时的1年,花了生命的1/5去经历;25岁时的1年,花了生命的1/25去经历;50岁时的1年,就只是生命的1/50了,时间的长度从没改变,只是时光累计,生命越来越厚重,曾经沉甸甸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单薄了。
我总是在发现几年前买来的东西过期的时候才会惊觉时间从来没有我想的那么漫长,看着几年前觉得遥远的日期,想回望过去甚至都找不到足够支撑时间节点的记忆,只记得恍然便是好几年。
标明保质期的东西大多会被珍惜,因为我们知道最后期限总会到来;没有保质期的东西总容易被遗忘,只因一句来日方长。
两年前买来的护肤品,就算被遗忘在角落,也会在最后半年被翻出来赶紧用掉,盒子上的保质期就是我拥有它们的最后期限。
两年前买的书,总不记得要赶紧看完,哪怕书中的内容早就过时不受用了,可是只要我不去看就也不会知道书中文字的价值有几。
有人说,“生命中所有的馈赠,都早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所以一切都不是幸运而是值得。
我想,其实生命中所有的拥有,也都在暗中标好了保质期吧,只是我们都不曾被告知,所以很多东西在时光匆匆中兀然的就不再拥有。
是否,所有的拥有都是有保质期的。
冰淇淋离开冰箱,只有十分钟的冰凉爽口;蔬菜隔夜就产生亚硝酸盐;面包放置两天后还能充饥,但一点也不美味;打开一瓶精华液,放置半年就失了应有的效果。
物质的期限那么明确,面对失去我们都不曾惊慌失措。那些花钱买来的零食和化妆品,一开始就告诉你最后期限;商场精挑的漂亮衣服,第二年就会出更新的款式。
感情的期限,模糊而暧昧,琢磨不定也早已暗中标定。
爱情和婚姻也有七年之痒,就连父母子女间的亲情都会因代沟而疏远。
在经历某段时间时,总觉得时间还很漫长,路途还很遥远,可一旦走过那段时间,把它当做过去来回忆,便只觉时光匆匆了。就像刚升入高中入学的第一晚,在寝室和新室友一起期待着3年高中漫漫,期待着关于青春的故事会怎样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然后一转眼就是高考和毕业季,所有人都开始讨论高考和未来,没有人还记得当年那第一个晚上的期待。借用《同桌的你》一句话: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
题外话:每年的高考都会产生好多个状元,都会有媒体报道:不补习、不熬夜,喜欢玩游戏,一直很优秀很自然的考了第一名。每年大家都会讨论状元的学习习惯,今年讨论得特别火的关于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影响。
网上关于原生家庭到底是如何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讨论已经有很多的说法了,没有谁对谁错,因为世间百态,确实每一种情况都在发生着并继续着。只想说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高考,18年左右的时间,懵萌孩提6年是1/3、小学6年是1/3、中学6年是1/3,家是1是全部,其中的影响真不是一两句话也不是一两个案例能说清,甚至很多身在旋涡之中的人自身都完全没有意识到。只希望,大学能给每个人更多自己成长的机会和选择,无关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