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听说iPhone 8、iPhone X的发布会开了。据说,新加了人脸识别的功能。所以,像我这种从来没用过苹果任何产品的穷鬼,是没脸看的。不过,让我想起,这么些年来,我的手机史。
小的时候,有多小呢,应该是还没有上小学的时候。农村里还没有手机,电话也才刚刚兴起。那时候,一个大家族,十几口子人生活在一起。我们家的第一部电话安在爷爷屋里头,每到晚上我们都会聚到爷爷家坐坐,打打电话,聊聊天。模模糊糊记得,第一次接到在外地打工的爸爸的电话,吓哭了,觉得我爸可能被西游记里拿葫芦的妖精,给吸到电话那个小盒子里头了。一大家子人,都笑我。大多数时候,都是家里人聊些正事,因为电话费实在太贵。外地的小姑很想家,每次要跟奶奶多聊会,奶奶总是很快就扣上电话。她说怕小姑话费花多了,没钱吃饭。更多的时候,是没有电话可接可打,家人聚在一起,聊天吃饭做活。哥哥姐姐们和我会玩到很晚,什么时间也记不得了,要么直接在爷爷屋睡了,要么就是睡着了爷爷给抱回去。村里人,借着电话的由头,也有了更多的谈资,见面会问“你们家小谁来电话了没”“来了,……”然后把电话的那几句内容重复上百遍也不嫌烦。
上初中的时候,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安了电话。为了保持在大众的流行度,村里给每家办了个小号,同村人之间打电话是不收话费的。家里有一个很大的电话簿,上面除了自己亲戚朋友的电话号码外外,还有全村每户的小号,找人着实方便。这也给奶奶这种腿脚不利索的老人带来极大便宜,奶奶经常打来电话,“什么事?”“没事,我先试试你们在家没,我一会过去。”但是晚上大家也很少聚在一起了,换成了婶子大娘们在家煲电话粥,张家长李家短的,其实两家顶多也就隔着几百米。除此之外,还嘚瑟了一群人,那就是村里的小学生,比如堂弟和小妹,晚上常常会占着电话抄作业。虽然大家面对面的交流少了,但是起码还存在这种空间上的交流。这个时候手机也刚开始流行,最早用的是小灵通,别在腰里走在大路上,甚是得意。而对于我来说,手机带来的就是,可以趁爸妈不在的时候偷偷和同学互发短信。
我拥有第一个手机是高考之后,当时老爸自称根据他用过多年手机的经验(其实也就是两个诺基亚),给我挑选手机的第一要求就是待机时间长。好像他觉得我去上大学的地方,电力匮乏。确实,他给我选了个超长待机的手机,仅用来打电话的话,几乎一个星期不用充电。而我提出的要求是必须可以用QQ。因为当时QQ太火热,高考一结束我们都细心地记录了班级里每个人的QQ号,不过当时QQ的主要功能就是聊天和各种勾搭。晚上宿舍里大家都趴在被窝里和男神女神甚至陌生人聊天,然后再用流量去看看TA的空间。当时所费的流量也不太多,各种移动联通或者电信公司的包月,50到100M足矣。至于手机最基本的移动通话功能,也就只体现在每周给家里打电话。另外,第一个手机的相机功能太差,照出来的图片类似于油彩画。那时候时髦的同学除了QQ,开始用人人、飞信和开心网。
第二个手机是在大二买的,第一个手机由于长期使用按键打字,磨损的看不清了。这次的手机照相功能稍微先进了点,但是没有前置摄像头。于是想给自己拍个美照,还得练反手,更得注意掌控距离和方位,否则拍出来歪脸斜目,实在惨不忍睹。另外这个手机可以放一个内存卡,下载歌曲视频。更重要的是,这一次我终于可以用上人人和飞信了。但是这时候时髦的同学开始用微信、微博了。
第三个手机是大四实习时候买的大屏三星手机,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智能手机。当时委托班里对电子产品极为熟知的一个男生买的,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已经玩过几个智能手机的他,非常鄙视地问我预算是多少。当时最主要的就是想能有个拍照像素高的手机,因为实习期间很多病例需要及时记录。好吧,我承认主要是还是为了拍自己,要不然谁会特地要个有前置摄像头的手机。但是前置摄像头的像素很低,拍出来的照片一夜回到解放前。三星手机的另一个缺点,就是拍照的时候会有声音。智能手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装很多学习软件,扇贝单词啦、网易云课堂啦……好啦,不装了,其实当时装的更多的是视频、音乐和游戏软件。
第四个手机是研二攒了一个月的代课费买的华为手机,一直用到现在。首要的改变就是相机(毕竟我还是个妥妥的妹纸),不但前置摄像头像素上了个档次,而且还自带美颜功能。其他就是可以装更多的软件,购物、锻炼、学习以及玩耍。这没啥可说的,毕竟现在每个人都是用的智能手机。甚至连我的小外甥都开始用手机软件学习成语。
手机的更新换代,带来的当然是更多的便捷。越来越多的技术和功能集中在一起,我们也越来越迷茫,到底是我们掌控了手机,还是手机掌控了我们。唯一不变的是80多岁的爷爷奶奶依然把他们的老年手机放在饭桌旁的柜子上,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等电话,殊不知我们已经把这个最基本的功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