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年的生意难做,但我根据顾客的购买习惯做了一些总结,有了部分启发,越是经历低迷,越是这时候,越能看出对未来的态度。
顾客A挑选的品质一般的产品,太贵她不要,太便宜她也不要,少量还价,基本就成交了,这样的顾客她自己买东西舒服,服务方的我们也同样感觉舒服。
顾客B挑选价格高的产品,要求打最低的折扣,价格不合适就直接有人,换其他家接着同样的模式,直到逛完所有的店铺,挑选价格最便宜的。这样的顾客要求的是价格,不在意品质。
顾客C挑来挑去,产品都试过,就说没有喜欢的,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喜欢啥,服务员挑的又不信任,逛了几圈也没合适的,等待实在用不了了,再随便买一种。
顾客D直接就要求最便宜的,只要价格合适,质量不要求特别高,更换的频率也高。
以上类型只是今天碰到的案例,有一点统一的就是所有顾客要求少一部分,跟去年同期相比,比率有所提升。
不同的生活层次的人,即使收入有影响,但他们对生活的要求也不会下降特别多。同时也说明他们的心态受到的影响比较小。
只有那种既想要品质又想要价格的顾客,在他们认为只要价格合适,时间,成长之类都是虚的,就是守住眼前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顾客也是最头疼的。
我自己买东西都是选择品牌的,只要价格相差不会特别大,也就不会特别去计较,因为人家店铺也要生活,人活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生活中的购物价值观也同样反馈到做人处事方面,把部分利益分出去,日后做事也更方便。
在某一方面的过度得到对方的利益,短时间可能问题不大,时间久了,人的心理也会计较,也会有不平衡,自然也会影响关系的和谐。有时吃亏也是一种福气。
从一个角度同样可以切入到其他的方面分析,比如工作中,比如朋友间的各种方式。
这样的一篇分析,也可以看出对这个问题看的深度不够,写作即是思考,没有思考的文章无法带来共鸣感,自然不是一篇好的文章。
一个问题时常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也是需要不断的刻意练习。往往有时写着写着会不断产生新的想法,专注眼前的做的事情,不断深挖,才能把问题想透,层次也就会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