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关古镇又名夹关门,因夹关西部观音岩处的琢子山和胡大岩两山对峙如门而得名。夹关古镇隶属四川成都的邛崃市,地处邛崃市西南部,东南与临济镇连界,西南与名山县部分镇乡相邻,西与天台镇相邻,北与火井镇相邻,东北与道佐乡连界。 全镇总面积47.46平方千米。
夹关古镇在1936年团改联保。1939年联保改乡。1958年10月,乡改公社。1982年,公社改乡。1985年,乡改镇 (源自:360百科)。
这里自古是蜀国的边关,与平乐、固驿同为临邛三大古镇之一,也是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的驿站。夹关古镇与四川的名山、雅安、芦山相接,境内交通十分方便,因而成为川西旅游环线上的重镇。
古镇周边是茶山,古镇沿白沫江而建,几座古桥矗立江上,连接老镇和新街。行在江边,只见小桥流水,两岸碧水倒映,或吊脚楼台,或院落人家,或树木成荫;你可以就着一杯清茶,或读书,或垂钓,或耳闻蝉鸣,听潺潺流水,静静地放空自己,让时间随江水流淌;或漫步于江边,浏览两岸风光与百姓人家生活......
这里百姓保留有江边洗衣、淘菜,垂钓的习俗,两岸景致既古老又有江南水乡的韵味。据说:清晨到江边,会看到江面弥漫着一层薄雾,加上过去岸上人家的炊烟淼淼,因而有人称这里是“烟雨小江南”。
关于夹关古镇,去过的游客比较一致的认为那里古朴、清秀、幽静,没有熙熙攘攘,更多的是沉稳与宁静,是放松心情的好地方。
夹关镇自古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桥而(通)畅。几百年来,形成了这里的水文化、桥文化、茶文化......。白沫江沿岸的建筑、江上的古桥等成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
如今,白沫江上遗存的古石桥有:庆元桥(现称雄关桥,位于江水上游)、永寿桥(位于江水中段)、万福桥(现称夹关大桥,位于江水下游)。另有两座石拱廊桥位于白沫江和清江汇合处。
遗憾的是没有看到全部古石桥的标注。只看到白沫江上游古石桥头石柱上的“雄关大桥”字样。后来才知,其原名为庆元桥的牌坊在距桥外500米处的台子坝。
按照从公路进入古镇的顺序,古镇桥梁分别是:1、夹关大桥(原万福桥,下游地段);2、永寿桥(中段);3、雄关大桥(原庆元桥,上游地段);在古镇主街末端,江水的上游地段还有:4、清江桥和 5、白沫江廊桥两座石拱廊桥。
这几座桥和古镇的景色融为一体,成为小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了古镇的观景之处。
今年3月的一天,我们驱车经过夹关大桥进入古镇老街(夹关镇主街)已是中午时分。 受疫情的影响,我们去的时候古镇十分清净,游客不多......
在镇上路边一饭店用餐后,从旁边一个街口走向江边。
站在江边中段的古石桥(永寿桥)上,向左望去,前面是处于下游的古石桥(夹关大桥,原万福桥),我们正是驾车通过那座石桥进入夹关镇的。
向右边望去,是镇里的另一座古石桥(雄关桥,原庆元桥)。
白沫江两岸——左边是古镇主街临江而建的吊脚楼,右边是沿江的树林和院落。
江边,石板栈道通向江中,方便人们在江边洗涤物品。
桥下,一位大姐正在洗衣服,这种用棒槌敲打的洗衣方式已经很久没见到了。
过了永寿桥,江边矗立着一段石墙。
经查阅,这是为当年出资修建永寿桥的人士而建的“功德碑墙”,上面镌刻有建桥的纪事和出资人的姓名。
功德碑墙左右两端各雕刻了一头跪着的石羊,感恩修桥人之善举。
功德碑墙的各个牌坊上都刻有相应的对联,因时间较久,所刻文字有的已模糊不清。
沿着江边向夹关大桥方向行走
岸边的一处休闲茶庄
临近夹关大桥,江中是一片拦河坝,江水通过拦河坝缓缓流向夹关大桥。 拦河坝发出潺潺流水声,泛起阵阵涟漪......
近观夹关大桥,大桥用石材建成,下设两个过水桥拱,拱上还有若干个过水孔。大桥有护栏,桥面可供汽车通行,这在当年应该是较大的桥梁工程了。
临近夹关大桥,我们开始折返,向永寿桥、雄关桥方向走去。
白沫江清澈碧绿,犹如一面镜子,倒映出依水而建的连排吊脚楼的影子。
听当地人讲,平日沿河岸的游人和在茶庄喝茶的人不少,我们去时,因为疫情影响,这里很清静,茶铺里只有稀稀落落的客人。
遇上河边的洗衣人
走到永寿桥边,桥上有垂钓者。
岸边的老树,枝干伸向江心,上面筑有鸟窝。
这是上游的古石桥——雄关桥(原庆元桥),一位妇女在石板栈道上洗衣物。
对岸,又有两位洗衣人。我感觉这里的男人一样善于操持家务,一点不输给女人!
当地人骑着电动车过桥
过桥后通过这条小街,可以到达古镇的新街。
桥的一侧,一拨游人在江边拍照留影。
环卫工大姐出门清扫。的确,我们走在路上难得见到有垃圾。
过了雄关桥,我们继续沿着江边寻觅。
从岸边古老的树木身上,可看到岁月的痕迹。
前面,两条江水汇合,左右各有一座石拱廊桥。从桥的命名,应该是左边的清江在这里与白沫江合流,成为流经夹关镇的上游水源。
经查询,这处地带名叫“陶嘴”。
这是左边的石拱廊桥(查证为清江桥)
这是右边的石拱廊桥(查证为白沫江廊桥)
透过石拱廊桥圆孔,可见远处江面的迷雾和黄色的菜花。
我们走向左边的石拱廊桥(清江桥)
桥廊全为木制,从柱头、顶棚处,可见其已有一定的年代。
下桥后,是香崖寺文化公园,公园前立有一处石头牌坊。穿过牌坊,前方是广场,还有一排休闲的长廊。
地上的石桩证实,刚才我们走过的是清江桥。面前的建筑,是这里的观景台。据称是近年夹关镇在两江汇合处修建的“夹门关”关楼。
透过牌坊回望清江桥。牌坊上的对联已经部分残缺,无法完整了解内容。
旁边坡上的草丛中一块石碑上,刻有一段“夹关香严寺史记”(前面牌坊刻的是“香崖寺”)文字。原来,这山坡上还有一座叫“香严寺”的寺庙。
香严寺在夹门关往西500米,白沫江与青江交汇之处的香岩山上。香岩山因满山都生长着香草(洗手香),花开季节,风吹花飘,芳香陶醉人;西汉人在此冶铜炼铁、筑土叠台祭神、祭日月,严肃认真,又因香岩和尚修庙,被称为香严寺(香岩寺)。
现在走向江水合流右手边的另一座石拱廊桥(查证为白沫江廊桥)
在桥上看过去,远处的绿树、菜花、拦河坝、水中倒影,形成大自然的画卷。
又见江边洗衣人
过了这座石拱廊桥(白沫江廊桥),进入夹关镇老街尽头的一端。
这一片水域宽阔,水中停放有游船,栈道通向水面。如果没有疫情影响,这里应该是热闹的。
岸边的紫荆花
岸边一处住宅大院
这里是夹门水寨——水码头
来到雄关桥的另一侧
人们习惯了没有护栏的石板桥,就连汽车、摩托车也通行无恙。
看了桥头的石桩,终于知道这就是“雄关大桥”(也即前面说的第三座古石桥,原名为庆元桥)。
回到老街,路两旁停放着游客的车辆,三三两两的游客漫步于街面。
路旁的一处国药店保留着传统的药铺格局,经典的柜台、药材抽屉、杆秤、筛子等等,这类药房在大城市已经看不到了。因为疫情原因,你要进药铺看看,必须得出示健康码,扫场所码验证。看来,店主人还是很尽责的。
下午2点40,我们离开了夹关古镇。尽管在夹关古镇是短暂的闲游,但它留给我的印象很深。之后查阅有关夹关镇的材料,感觉我们对它了解的不多,仅仅看了其中一部分。
镇上有许多民清古建筑,有秦汉驿道遗址、汉代冶铁遗址、古桥碑、石牌坊、香崖寺;还有茶山茶园、美味佳肴等等。值得再去看看,细细去品味。
闲暇之时,我把这段见闻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本文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