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世上从来没有尽善尽美的引路人,而生活却要求我们每个人学会自己去前行,参透遇见的一切人事。
现在,大多数人似乎都生活在浮躁且迷茫的生态中。我们都在或多或少地索问着同一个问题:人应该怎样去生活?
当然,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不同的人,自有与他不同的活法。自然,不同的活法之间也不存在任何的优劣之别。但是,这其中有某些可供参考的明确建议。
遗憾的是,很多人在生活中不曾遇到过类似人生导师的角色。客观地说,大部分父母也难称此职。倘若谁比一般人要幸运一些,他的父母、某个老师、某个领导或者某个偶然的相识,能在某个阶段给予他人生的指引,使他前行地更加自信、豁达、坚定而勇敢,这便实在是一件人生幸事。于我而言,目前的遗憾还尚未幻化成一桩幸事。
为此,现在我常给堂弟堂妹们说些中肯的话,提点中肯的建议。正因为生命途中的遗憾,我走过的弯路,真希望他们少走一些。
不过,除却那些大幸的遇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认识一些明亮如灯的人。他们相对更加睿智、理性而富有经验。在某些具体的生活或工作问题中,他们常常能够为人指点迷津,用自己的光亮和温暖为他人驱散迷雾和寒意。在我有幸的遇见中,鼹鼠的土豆就是这样一个人。
认识鼹鼠的土豆源自豆瓣。在豆瓣关注她已是很早的事了,只是疏于充实豆瓣账号的内容,很长时间中也不曾与她有半点关联。直到去年的春天,偶然机缘加入她的读书群,然后又加入书评群,接下来的时间,在她的影响下读了不少书,同时写了不少书评。我对此感到十分幸运,也很感激。
现在,对鼹鼠的土豆的称谓已经变成土豆姐。“土豆姐”这三个字大约可说是对她最好的解释(希望这个说法不至让她生气,当然肯定不会的),一者是许多年轻人对她亲切的尊称,侧面反映出了她既有担当也很平易的大姐特质;一者是大家对她的亲近和认可,直接表达着她既含质朴又富智慧的师者风范。她经营着一个公众号,取名“人生补习班”,颇有些人对此不以为是,常露讥讽之色。我却认为,这个名有两个初衷,一个是她记录生活,以此反省、鼓舞并鞭策自己勇于前行;另一个是她想借此向世界贡献一份心力与智慧,以分享的美好心愿和精神祝福自己与他人。内修自己,外惠他人,建构人生,这难道不是每个人最初的心念吗?这难道不是每个人该有的心念吗?
都说文如其人,且不论对错。至少在土豆姐身上,这句话是比较吻合的。虽然未曾见过(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当面请教),仅仅通过阅读她的文章,了解她的动态,感悟她的思想去解读她,但综合的感受是,她积极、热忱、直率的个性,她真诚、善良、平朴、敦厚、勤奋的品格,正好恰合着她的文字所呈现的气质和风格,那是细水流长、平实质朴、真诚坦率而谆谆善诱的长者之风。
想要了解一个人,最直接的途径是与之交谈;其次是阅读他的文字,了解他的思想。这在土豆姐而言,她已出版的文集作品《藏在这世间的美好》可作最好的说明。我从图书馆找来这本早已知道的作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过去,就仿佛坐在溪边的石头上,静看溪水潺潺地流过,自然而不喧哗。阅读的时候,每有所悟,因触发又联想起许多别的事来。心中油然而生对她的敬意。
在《藏在这世间的美好》一书中,土豆姐讲述了许多可爱的人。他们有的不仅可爱,而且满身都是智慧。比如爷爷,他的一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路远就早点出门。这不就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诸多名句的生活版吗?又如母亲这个角色,也曾说过一番厉害的话:每个人的路,只能由自己决定。(并非原话,我转意了一下)清人郑板桥说过一句话: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是的,没有谁能替我们吃饭、走路和追逐梦想。也没有谁能够决定我们的人生。
土豆姐在《藏在这世间的美好》中,主要讲述的是她在生活、工作历程中的所有见闻获益。许多道理都非常朴素,而那正是我们知道却常常忽视的东西。她只用了一支笔,便把成长得来的所有智慧和心语都印在了纸上。正如书题“藏在这世间的美好”一样,定格的是美好,尚未来到的也将是美好。这是一份送给每个人的祝福。也许明天的黎明会被迷雾所笼罩,但光明的白昼终将到来。它要求你我怀有一颗积极的心,磨练自己的耐性,强化自己发见美的眼力,同时为明天而努力奋斗。
回到本文最初的问题,人应该怎样去生活?这是一问千答的题目。但通过阅读《藏在这世间的美好》以及结合我自己的人生观,我认为有几方面非常重要:
※ 以平和的博爱之心对待自己、他人、生活和这个世界。
※ 无论何时,都要保有独立的人格,学会思考,独立判断,不轻易附庸流俗。
※ 树立目标,坚守理想并脚踏实地地为之努力。
简而言之,可概括为三个词:爱、独立与理想。如要做到这些,最基础的柱石是学习。向他人学习,向书籍学习,向生活学习,还有向自己学习。
可遗憾的遗憾,该珍视的珍视。如果不曾有人指引,那就自己奋进求索。如果幸遇良师诤友,定当常怀感恩之心,认真求教。
幸运的是,暗黑的乌云以外,今天的世界满目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