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用心教书,有时比他人多付出许多,成绩却总是不理想。我们与优秀教师的距离到底在哪里?
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精心安排了“教学经验交流”,请成绩突出的老师分享自己的教学方法。
郭立君老师到城内小学以来每每接手新班总能让学科成绩有很大的提升,接弱班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她首先与我们分享了她转化弱班的经验。
一、开学第一课,迅速了解学情
接弱班无论对孩子来说,还是孩子对我们来说都是主新的,第一节课肯定要先做一个自我介绍,同时整节课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他们尽可能的畅所欲言,整节课要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们留下宝贵的第一印象。
下课前可以让孩子写下对自己的期望和教学建议。
二、教学管理:重视培优转差
实行“学困生承包制”,一个九十多分的“承包”一个四五十、五六十分的同学,负责作业的批改,出现错误的或者不会的,组长可以及时纠正或讲解,之后组长再向老师反馈其每天的作业情况。
三、结合班情制定教学计划
应对弱班教学,不要为了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班情、快速赶课。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的慢,是为了以后的快。
四、追求高效的课堂
课并不是上的越多,学生就学的越好。
高效的课堂是学好学科的主阵地,课越少对每节课的质量要求越高,这就要求我们要高质量地去备课。
五、宽严相济的师生交流
纪律严明是保证学习效果的要素之一。课堂上必须严格要求,例如手不能乱动,嘴巴不能乱说话等。
课下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主动与学生交流,聊一些家常,或者向他们了解一些他们这个阶段感兴趣的事物。
六、关于作业
保证在校的学习效率,严要求,该抓紧抓牢的一定在学校完成,回家是放松时间。
王佳颖:对差生我是尽量多报喜少报忧,自己把好关,对关键性知识点的过关验收亲历亲为,转差时,只要后进生进步一点点,我都会积极主动地给家长报告这个好消息,这不是谄媚,也不是恭维,我更愿意说它是一颗糖衣炮弹,去拉拢家长,消除距离感。
几句鼓励,几个眼神又不要钱,但是说不定那句话就可以点明学生眼中的光,照亮他眼前的路。
她把全班学生以四人为单位分成数个数学小组,在每天的学习任务中都会有这个板块,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都会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一个知识点互相监督自由复习,最后以提问的方式进行验收,如果提问到的人不会,那么他所在的小组就要一起接受惩罚,由他们自己对这个知识点出几道题并完成练习,我来验收。所以为了不被惩罚,他们在复习时一定要互相督促,补上短板。当然了,答对的小组会全员得到奖励。就这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既增加他们的凝聚力,又巩固了知识,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