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列车上两个约莫30岁的男士坐在我的对面谈论婚姻,两位应该是老朋友,一位滔滔不绝地说,另一位静静地聆听,偶尔插几句话。
他们谈论国人的婚姻,不幸福的时候多,快乐的时候少,还引用了某专家的数据,说真正感到幸福并白头偕老的只有6%。周围的朋友许多已经离婚,甚至有人不堪争吵的生活,怀着孕也要离;还有的虽然没离,可是丈夫已经长期不着家,家中只剩哀怨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有人为了结婚而结婚,到了年龄,相亲凑活找了个对象,到头来因不了解对方背景,闪婚闪离;有人恋爱时轰轰烈烈,女方是朵傲娇校花,男方苦追多年打败众多对手终于步入婚姻的殿堂,创造得了浪漫,却度不过柴米油盐的平淡,在相互责怪谩骂中分道扬镳。
他们谈论的都是别人,从不谈论自己,而论点又是那么鲜明,论据还是那么丰富,也许从这样的讨论中他们才会感到自己的情况不算太坏,还能感到一丝慰藉。
似乎婚姻最后都败给了争吵,从激烈的争吵到冰冷的淡漠。
02
我在“分答”APP上回答了一个问题“伴侣之间哪些话可能是争吵的前兆,想化解该怎么办?”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伴侣之间为什么会争吵。其实,争吵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我希望你能按照我的想法去行动,但你并没有,我们因此而指责对方,甚至攻击对方。
所以哪些话语是争吵的前兆呢?第一类话语是无法接受对方不按你的想法行动,包括抱怨型的,比如“为什么我能为你牺牲,你却不能为我做一点点改变”,还有命令型的,比如“你去拖地”。第二类话语是人生攻击性质的批判,比如“这点事情都做不到,你好没用”。
那该如何化解呢?第一,要明白你们是不同的个体,他的行为与你的想法不一致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去接受这个事实;第二,如果你确实希望对方的行为做一些调整,不去指责行为,更不要批判人格,而是不带情绪的明确表述你的需求,比如“你刚刚的语气让我感到被命令,下次可不可以换一个缓和的口吻跟我说拖地的事情”。
我们与伴侣在一起是希望得到爱,而不是得到胜利,当每场争论你都赢了的时候,也意味着你们的关系快走到尾声。
03
飞机上阅读陈愉的《30岁前别结婚》。她说一位心理学家通过对许多夫妻数十年间的互动进行观察,搭建了一个“关系”数学模型,将互动进行了量化,不同的互动被赋予不同的权重。比如,“蔑视”的权重为-4,“厌恶”为-3,“抱怨”为-1;一次爱意的表达,比如,表示理解的微笑、一次抚触权重为+4。当积极互动与消极互动的比例降低到5:1以下时,这个婚姻就有离异的风险。也就是说,在每一次指责或发表负面意见之前,先要保证至少给了对方5个赞扬或正面意见。在对方的“储蓄账户”中存够了的幸福货币,你们的关系才能滋润在爱意中。
回想自己的亲密关系,是一直在对方账户里支取甚至已经透支呢,还是源源不断的互相存钱呢?
04
不要将忠诚作为婚姻的条框,因为,没有爱情的婚姻才需要忠诚。
银行只愿意贷款给有能力挣钱的人,同样,真正的爱情也只会降临在有能力爱的人身上。只有当你足够爱自己,并且离开任何人都可以活得很精彩的时候,你的身边才会出现那个有品质的男人。
END
为爱的能力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