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文化传承基地
本次采风是用来丰富课堂,为了让孩子在“行走”的过程中去感受、去实践、去体悟我们传统文化背后的智慧,在课堂上面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会更加有感而发,让写作更加灵动,增加孩子们的创作内涵;
本次是由世界级的非遗大师给我们来呈现最精髓、最纯粹、最浓缩的文化。
感悟传统文化魅力
呈现工匠精粹智慧
著名铁板浮雕艺术大师郭海博
郭海博 汉族
1962年2月出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郭氏铁板浮雕”艺术传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河北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河北工艺美术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北省燕赵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政协河北省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七次、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参观艺术创意馆
铁,折射了创造者的坚强意志。走进郭海博艺术创作工作室,第一眼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主人像个铁匠:一袭牛仔布围裙,一副防护眼镜,一双帆布手套,平日里温文尔雅的郭海博,刹那间变成了一尊气灌神凝的壮硕金刚。
火,烧灼出艺术的色泽。一提起火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古伟大的燧人氏和去天堂为人类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科学证明,由于使用火而让人类进化实现一个巨大的跨越。
讲解浮雕艺术
雕塑,作为“瞬间的静态与永恒的凝固”艺术,从古希腊时代开始,就被认定为难度与高雅的典范。铁板浮雕作为带有鲜明工业时代特点的一种创新艺术,从原料开始到物理化学性质、到工艺、到对象表现、到造型设计、到审美意图的达成,环环扣扣需要做数不清的单独把控与有机对接,每一步都从猜想与摸索开始,无论哪个细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功败垂成。
听讲解
动手实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贡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正是靠这一代代人的勇敢担当,遂将我们历史悠久的荣光丰富、加厚、延展向前。
动手实操
午餐
午餐时光
告别
铁是冷的,火是热的,心是灵的,血是烫的。郭海博铁板浮雕艺术,有一种“动”的张力,一种“静”的纯美。他用他的生命讴歌生活,将他的创造奉献时代、奉献社会。我们冀望他的艺术,能够进入历史。
离别
与铁板对话:石家庄80后女孩郭墨涵化百炼钢为绕指柔
网易河北讯 作为一项直接在生冷的铁板上创作出的雕塑艺术,铁板浮雕有着其独有的艺术特色。经过手工锤锻、抛磨、烧色等制作工序,原色的铁板可以变成一幅生动形象的艺术品,甚至还能产生黑白相间或有色彩点缀的素描般的视觉效果。
铁板浮雕作品《胜利的喜悦》
尺寸:120x100cm
作者:郭墨涵
郭墨涵说,曾经自己因为工作太忙,每天只能在中午和晚上休息的时候匆匆赶回工作室进行铁板浮雕的创作,来回的奔波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我的兴趣就是我的工作,这样我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创作了。现在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现在郭墨涵在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任教,教授美术设计课程。“我现在在的学校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不但帮助我在学校里建了铁板浮雕的体验馆和工作室,而且未来可能开设铁板浮雕专业课。这样一来,不但我可以专心进行创作,而且真正做到了让非遗走进校园,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这些技艺,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都是有好处的。”郭墨涵满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