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让人放弃做某事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及时满足感不强,反馈速度过慢。所以就会问自己,质疑自己,我现在做的事情真的有用吗?有句话叫,放弃的另一种说法是换一个更好的方向。总是换方向的原因大概就是看不到现在做的事情有任何起色吧。
解决这个问题呢,有两方法。
1. 用时间管理的方法,数值化它们。
使用笔记本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在梦想上花了多少精力什么的。看到那些数字慢慢增加,人也不由自主地自信了起来。但是这个方法有个弱点就是,记录本身是重过程,而不重结果的。所以,会出现勤劳的蠢蛋,方向走错了,或者总在做无用功。毕竟,这个世界的赏罚机制是结果导向的,也就是重结果,不重过程。
重结果,是为了登上下一步的阶梯,毕竟交了有水平的作品,另一个圈子的人才会认可你。
重过程,是为了耐得住过寂寞。我们的学习曲线不是一次函数,线性上升的,而是波折中前进,甚至还会遭遇很久的平台期。
两者对于人来说都必不可少,所以,完整的时间管理法为了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就发明了“定目标”这个步骤。在开始时间管理记录之前,定目标是第一步。定目标是时间管理中唯一与“重结果”挂钩的。之后的记录每天作息、写反省日记就是引导我们去重视过程啦。
2. 用足够的动机去淡化结果的重要性,给行动本身赋予极大的意义
很多社会上的人是无法理解科研工作者的,毕竟工作又累又拿得不是很多,时不时还有生命危险。尤其是天文领域,每个星系之间都隔着几万光年,观测一个彗星可能要等几十年一次的周期....天文学家的日常就是等待与收集数据。甚至一个大的项目,要通过几代人的传承才能完成。和他们比起来,那些每天想着如何让自己快速致富的人们就显得很狭隘又没追求了~当然,人各有志,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心怀他人,毕竟有些人光是生存下去就很吃力了。
对于那些天文工作者来说,时间是没有用的,没有运气的话,可能等了几十年还是错过了那颗星。年复一年地观测,和望远镜与计算机作伴,更是不确定自己能否在生前拿出合格满意的论文来。对于他们来说,小小的时间管理术就不足以支撑了,而是升级到战略管理了。
当一件事用战略去称呼的时候,这件事情本身就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与价值。所以,光是参与到这份战略中,就已经带来了巨大的自我满足,这时候就不需要用小小的数值来激励自己了。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如何找回斗志?如何坚持做一件事情?
答案是:你可以把自己看得很小、很小,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认真度过。
你可以把自己看得很大、很大,自身的存在已经融入到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去了。
唔,假如你既没有活在当下的能力,又没有鸿鹄之志,你的确是活得比较烦烦烦烦呀。
十堂量子创意课 李欣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