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立春那天,我对自己做了一个承诺---连续写100天日记。这无疑是一个挑战,然而若没有这个承诺,很可能我永远都不会开始。
接着,我以巨大的激情投入其中。这意味着,每天孩子睡觉之后,我要趴到电脑前面,码字到深夜,这意味着我要变成一个有心人,从日常琐碎的生活中捕捉灵感和素材,这还意味着身体和意志将迎来考验,需抵御睡眠不足带来的困倦,以及分分钟想放弃的惰性。
开始时,激情澎湃,无论熬到多晚,我都坚持完成当天的日记,但通常篇幅不长,只是些零零碎碎的感受。后来,开始在简书上发文章,写作的意识发生转变。我开始考虑如何让自己写的东西对他人有益,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制造泡沫等同于浪费别人的关注。如何写出有价值的文字,如何让分享变得有意义,是我重新思考的问题。于是,写文章不再那么随性了,渐渐的开始有压力,太想写好,反而无法轻易完成。
于是惰性开始萌芽。太累了,明早再写吧,暂时没灵感,等等再看吧,昨天写过长文了,今天休息一下吧,我开始用各种理由把自己哄上床。
而懈怠一旦开了口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大。过去的一周,我没有完成一天一篇的计划。不管心里如何找理由,自我安慰,我仍然知道自己放了水。
昨晚,一句话突然蹦到脑子里,既然要坚持,就不要给自己任何放弃的理由,否则真的会半途而废。人在中年,家庭,工作,孩子,自由的时间就那么一点点,想做点事,不对自己狠点,根本没可能。
比我优秀得多的人都在努力,我又有何借口放弃?不利用别人睡觉的时间,没点死磕的精神,估计也就淹没在零零碎碎里了。而我,想要更美的人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小学四年级时,看了好少年赖宁的电影,被他的精神感染,我决定成为一个有毅力的人,于是坚持每天做俯卧撑和仰卧起坐,一直持续到上大学。当时没觉得是件什么了不得的事,后来也还是会无志之人常立志,然而,当我真的想做一件事时,我知道自己可以,那时的坚持给我底气相信自己,我行,因为我做到过。
我常鼓励朋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喜欢,就坚持去做,只有坚持,才能产生足够的穿透力,至少,你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否则,生命里到处都是没画完的圆,无法体验到持续累积带来的水滴石穿的能量。
然而惰性又确实是人性的一部分,面对种种挑战,回到安逸的状态是很大的诱惑。如何克服,是自己对自己要做的功课。
印度的合一大学讲成功方程式,意图加努力加恩典等于成功,强烈的清晰的意图,催生切实的行动,持续的有效的努力催生结果,至于最后能否成功,还要看老天的恩典,三者缺一不可,而我们要做的当然是自己能决定的那个部分。
当我为没有完成计划而心有不安时,朋友说做到比做好更重要,一味追求完美,终至无法完成。所以,放下对完美的追求,在自己可能的范围内就是去做,哪怕每天写几百字,也好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个小时呢,我还刚刚开始而已。梦想不会随随便便开花,在心里留一席之地,努力浇灌它,才可期待有一天,它开出灿烂的花朵。
坚持意味着不给自己任何放弃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