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连续两个月生病了两次,又加上隔离回大理过年,七拖八拖终于在今天把《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看完了。这是我看的刘同的第二本书了,他的文字让我总有一种平常中夹杂着一些幽默,幽默中夹杂着一些能戳重人心的道理。当朋友推荐提起这本书名时,我就确定,我想看。
这本书用33个真实动人的故事从情谊孤独、爱情孤独、理解孤独、现世孤独、自我孤独、群体孤独6个方面记录了33种孤独感。也许我没有真正体会到作者的孤独感,但以下感悟确实是发自内心的。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那样的感受——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不在于身高、年纪、出身或是其他,而是别人一直努力而使自己产生的某种羞愧感。”真的特别赞同这句话,说到我心里上去了。我是一个十分好强的人,虽然称不上优秀,但从小到大,我都会不经意将自己和别人比较,再加上平时母亲也会经常将我和别人家孩子对比。因此,以前真的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是非常自卑的,向外人树立的形象也是内向自卑的,在外貌和学习中一直自我否定,觉得自己长得又黑又矮又瘦,还不好看,且生活、学习都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慢慢成长,接触不同的人,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学习她们身上我所欣赏的东西,看越多书,其实就会发现,好多外在的因素,我们可以后天努力。只是在无心学习、无心上班、“混吃等死”的时候,看到身边人的努力,确实感觉又焦虑又羞愧。
也许因为我是独生女,没有什么兄弟姐妹,从小就会很在意身边的感情,成长路上的亲情、友情、爱情,格外在乎,初中、高中时期常常因为一些小事钻牛角尖,直至最后非常不开心。那时闺蜜常说,要学会释怀,许是所经历的事情比较少且仅限于校园生活,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似乎不能理解到底怎样才算真正意义上释怀。直至参加工作后,抗疫一年多,经历不少坎坷,静下心来看些书,活通透了不少,释怀是最终认识自己和理解别人的方式。
如果你到了30岁,多少会明白一个打脸规律——本来已经决意放弃的事情,却因为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抱着“别输得太难看”的心情坚持完成,你不停的宽慰自己:“等到完成这件事情,这一辈子,不,下辈子再也不做这样的事情了。”事情终于在你皮脸不要的坚持下结束了,你突然发现自己居然爱上了这件事情。而周围的人对你的评价也出乎意料地好,一方面,你傲娇到兴奋又得意;另一方面,你不禁在心底给自己扇了个震彻心灵的耳光。这是作者30岁的打脸规律,而对于20多岁的我来说,又何尝不是。半年前,我莫名被抽去单位材料组,开始每天加班到晚上九点半十点,是真的很抗拒,没有同龄同事的陪伴,只有一群领导的使唤,感觉那段抗疫的日子无比黑暗,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无穷无尽的加班,心也静不下来。在经历那一两个月的加班之前,其实我是一个非常容易抱怨生活的人,经常抱怨周末的加班、工作的繁琐、生活的不如意,好似不抱怨一下不能坦然面对;也是那种盲目完成任务,为完成而完成,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在那段时期结识的年长领导,每一个都很有想法,他们身上有着我这个年纪还未见识到的知识,通过和他们聊天,尽可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真的是学了不少,看到了自身部分优缺点,也在平时工作中有了思考,遇到再难的工作,加再多的班我都对自己说,这是在积累经验,在打怪升级,要报着学习的心态,每一步积累对我的人生都至关重要。
毕业这两年是真的煎熬,多少苦是无法让别人感同身受的,虽然一次又一次想要放弃,但还是觉得都坚持到现在了,再坚持10个月,再坚持5个月...我并不知道现在的坚持、压力、焦虑能给我带来什么,但我始终相信或许它最终没让我收获到想要的,但一定收获了其他的。
家人们,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随波逐流,即使你走的是一条人际罕至的路,或许你没交到朋友,这一路上孤独向前,你一定在独处中找到了自己,看到了很多人都没见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