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癌症患者表示,很多肿瘤药物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后,反而在医院'消失',开不到了。
抗癌药凭空消失了?
暴风雨的前夕总是宁静得让人可怕,的确,暴雨之前连声闷雷也没听见。
2019 年 1 月 2 日,《经济半小时》栏目记录了这样一个患者家庭:家住贵阳的王先生患有非小细胞肺癌,已经进入第四期,目前最有效的药物是靶向药克唑替尼,但每盒的售价高达 5 万元, 1 个月 1 盒的频率,对于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无疑是个'天价'。
幸运的是,去年 10 月,克唑替尼纳入了医保报销目录,按照报销比例,克唑替尼之后自付的部分每月不超过 5000 元,这样全家不至于因为吃药而被拖垮,王先生的太太欢天喜地地跑到医院拿药,却在之后的整整一个月,跑遍贵阳的任何一家医院都买不到克唑替尼靶向药。
12 月 13 日,王太太这个月第五次来到医院询问何时有药,药房、医保办、肿瘤科给出的答复都是没有这个药,克唑替尼'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见'了。
遇到这种情况,王先生并非个例。
在'与癌共舞'网络论坛的一份调查中显示,截止到 2018 年 12 月 16 日,504 个癌症患者中,有 54.9% 的患者表示买不到医保抗癌药,甚至有 53.4% 的患者透露,医院已经明确表示不进医保抗癌药。
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医保控费。
国家对医保的投入总额是有限的,虽然肿瘤是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疾病,但也不能无限地扩大抗肿瘤药物的占据份额。在 2017 年发布的《中国肿瘤患者服务升级研究报告》中显示,部分高价药物进入医保后,明显受到医保总额控费的压力,需要在处方上进行限制。
简单理解,以我国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每年最低 520 元为例,一个抗癌药进入医保后,一个月有一万多元的用药量,一年下来十几万元,可能相当于两百多个城乡居民的资金,自然医保的资金压力相当大。
也正是因为如此,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张晓东曾在微博里表示反对靶向药进入医保,'这会给医保造成更大的压力,也会使患者更用不上药……'
除非政府出资注入医保资金,或加收个人医保费用,否则就这么一杯羹,往少数人倾斜是为哪般?
第二个就是药占比考核上。
什么是药占比?通俗来讲,就是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买药的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为了破除以药补医的顽疾,2017 年国家出台相关规定,要求试点的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 30% 左右。
由于'一刀切'原则,价格高昂的肿瘤靶向药物也被纳入了考核范畴,最后导致医院'一开药就超标'。
广州市某医院肿瘤科一位医生向 39 深呼吸诉苦,由于科室专家开了不少抗肿瘤药物,上个月该科主任医师月奖金扣剩 18 元,医生和护士更少,只有 12 元。
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有的地方要求病人住院才能享受靶向药物报销。
还有一个是取消药品加成。
自从取消药品加成后,公立医院的进药价格是多少就用多少钱售出,高昂的肿瘤药这时带来的资金占用和抗体类药物需要的高成本冷藏技术等,反而成了桎梏,使医院缺乏动机去引进高价药。
一季度我们医院不仅超额,而且医保还有差不多4000万没给我们医院……所以我们医院从6月开始也不进这类药物了……
一边没有财政补贴,在编的都医院自己发工资,自负盈亏
一边又要医院检查降价,治疗降价,药品零差价……
还要医院保持公益性……
还要上交利润……
还要给科室下达创收任务……
医保限额但是又不能以医保限额作为要求病人自费的理由……
不能以病人欠费为由不治疗……我们神内科一个季度逃费二十多个病人……欠费二十多万,医院要求科室负担大部分……
卫健委的官老爷们,给条活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