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并不懂用户,但必须有能力切换成用户视角来发现产品问题。
1、产品的定义: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
某个指任何一个产品都没法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某个就是指明确的定位。
问题指用户在什么场景下想去解决什么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会有什么样的需求。“问题”这一项包含了三个关键词即用户、需求、场景。
用户:这个问题是谁的问题
需求;问题的核心是什么(需求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需求的表象,“我要A”,“我想B”,反应用户需求的观点和行为。第二个层次是观点和行为背后的目标、动机和愿望。第三个层次是人性是价值观)
场景;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以及何时何地碰到这个问题。(何时何地,各种条件)
移动时代更看重场景
用户:用户多样化、触达用户的渠道复杂化。
需求:更加丰富多样,也更加碎片化。
场景:随时随地,在各种环境下。
东西;就是一个解决方案。可以是有形的实物,也可以是一个无形的服务。
2、产品概念的提出
产品概念提出的五个关键要素。
一、核心用户
最重要的那一部分人是谁。这是一个供给充足、市场细分、用户选择很多的时代,情愿让一部分人爱你爱的发疯,另一部分人恨你恨得要死,也不要所有人都觉得你还OK,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是产品的调性。
二、刚性需求
任何一种用户都有很多需求,其中最重要的那些,叫做刚性需求。
刚兴趣求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真实、刚需、高频。
真实:需求是真的存在,还是幻想出来的。
刚需:特指需求是否强烈,不满足能否忍受。
高频:需求发生的频次是高是低。
三、典型场景
做产品就是做场景。在用户、需求明确的前提下,场景也会有很多。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场景的切换,但我们更在乎的是典型场景。
在某种情况下,某时某刻,用户能想到的,最好是能第一个想到你的产品。这就是典型场景。
四、产品概念
简单一句话就是你的解决方法是什么,app,网站,服务体系,还是工具等。
五、竞争优势
你的优势,会成为用户选择的理由。
竞品分析范畴
第一,相似的产品
第二,能满足同样需求的不同产品(替代品)
第三,所有消耗用户时间的产品。
3、产品概念的筛选
内部因素:1 能力
人:团队是否与要做的事情匹配
财:各种资本、资金的支持是不是到位
物:行业资源与业务能力。
内部因素 :2 愿景
使命:我们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要做一件什么事情(手段)
愿景:我们希望成为什么(目的)
价值观:我们认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是非观)
外部因素:价值
宏观:天花板
(对行业宏观价值的思考。我们想做的事扩大到一个行业,整体会有多大?增长速度会怎么样?现在是高速增长期还是成熟期,甚至已经到了衰退期?)
微观:身边人
1你自己需要这个产品吗?
做产品,帮助亲人,帮助身边的人解决某个问题。
2找到种子用户:被你要解决的问题,困扰最深的一群人。
3初次接触用户,验证概念。创意—验证—调整。
4从种子用户到潜在用户。
潜在用户:未来的空间与发展的天花板
目标用户:所有能跟产品发生关系的用户群体
核心用户:目标用户中最重要的一个群体
种子用户:核心用户最早接触的那一小批用户。
外部因素:成本
宏观:大环境
不受企业掌控的大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法律等因素)
微观:行业环境(竞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分析行业环境)
现有竞争者的能力:市场成熟和竞争激烈程度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行业门槛高低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如智能手机对MP3和MP4的颠覆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