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想过好多次要开设自己的公众号或者知乎专栏。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冒出许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希望有一个地方把它们好好记录安放下来。
也在知乎上看到无数次“如何开设一个微信公众号”之类的文章
每一次,我总是想了想——太麻烦了,还是算了。
写下自己的文字,切切实实地留下一些东西,是我一直以来的念头。
其实初中的时候,写过几篇小说,给杂志投过稿,也在晋江开了连载。
可最终这些都随着日常生活的琐碎而不了了之。
我总是作为一个看客,看他们的人生百态,看他们的经验分享,看他们的知识总结。
那么既然我看了,也想了,那为什么不从一个观看者转换为创作者呢?
我一向是个想到马上就去做的人,于是昨天半夜连夜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今天又开通了知乎专栏。
那么,写什么呢?
我的经历与生活
日本的各种见闻与文化差异
资本主义世界里观念的种种不同
对周围情况与人类的观察
对日常微小事件的深入思考与分析
对自己的内心剖析与解读
关于成长。关于看见。关于内心。关于自我挣扎与解脱。
因为目前专业学的是社会学与心理学,所以对待事物总是抱着好奇和分析的角度去看。
先说说我自己吧。
生于国内一个小县城,从小热衷阅读。
害怕人群又渴望融入人群。
初一时下定决心要离开这里,去全省最好的高中。
于是开始极度自律的生活,制定了三年后高中的目标和六年后大学的目标;从年度计划到学期计划,细分到每周,每一天,然后一丝不苟地完成。初中入学后的第一次统考,我考到了年级第一。从那次之后,我发现自己离想要的东西,并不是无法触碰。
然而事与愿违,中考那年政策改变,取消了参加外市高中的考试。
那时候我第一次意识到,有些事情我无法靠普通路径实现。
但我实在是厌倦了在同一个城市的生活,厌倦每天遇到同一批人,看见同一条街道的那棵树。所以不顾父母的反对,放弃本地一中的保送机会,申请了地级市里最好的高中,得到了保送。
于是16岁那年我第一次离开从小生活的县城,一个人去了新的城市。
高中经历了很多,从一个自以为是的中二病小屁孩,成长为一个稍微看清现实的小屁孩。
但很快又厌烦了日复一日的生活,想要逃离。
一直喜欢绘画,有一个埋藏很久的美院梦。
毫无疑问的,遭到了强烈的反对。父母的理由是成绩优秀,稳稳地能进985,为什么要走这条充满风险的路?而且我们家没有那么多钱。
但在百般恳求之下,父母同意我去画室学习。在画室的那一个月,虽然每天对着画架腰酸背痛,但内心无比满足,是少有的一段快乐时光。
很快这个梦就破碎了,因为临近大考,画室的学习被停止,我又被拉回了现实。
兜兜转转,又回到原点。
那之后成绩一直是前几名,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一点奇怪,每一天的轨迹都无比相似,又面临着未知的高考,我开始感到恐惧。
走上既定的轨迹,想父母预期的一样进入一所好大学,然后在大城市过着压力巨大的生活吗?
看着高考的临近,看着千军万马和这一条独木桥,和愈发激烈的竞争(现在应该叫内卷),我迷茫了。
查找各种情报,计算各种可能性,然后决定——我要离开这个漩涡。
因为初中就有打算过去日本留学,只是碍于现实的种种压力,觉得还是在国内读完本科,等到研究生的时候再去日本。
我把这个计划提前了。
当和父母说出这个想法的时候,他们觉得我疯了。
一个小城市的普通家庭,周围所有人都按部就班地参加高考,从未听说过有什么人出国留学的。而且我作为家中独女,父母更是不舍我远离故乡。并且经济上也会是不小的负担。
我拿出各种数据,做好各种情况的备选方案,关于日本的学费,生活费,经济来源······经过大半年的坚持,终于说服了父母。
然后一个人上网查找,自己联系了一所语言学校,一点一点准备繁杂的材料,自己跑去省会办签证,自己在家学日语·····
终于在18岁这年,来到了东京。
这是我第一次出国。
周围的陌生言语,东京的霓虹夜幕,电车的黑色上班族的海洋·····在东京无数次迷路,和人们对话,得到热心的帮助。和日本中介打交道,买家具,搬家,一次一次的面试去找打工······
我的第一份打工是在紀伊國屋,从店长到周围的同事,大家全都非常友善,经常一边上班一边开始互相吐槽大笑起来。(关于打工之后可以写一篇文章
生活的主线还是备考大学。学托福,学日语,学各种日本经济政治历史地理,准备大学材料,写志望理由书,准备大学的校内考,跑去各个城市参加大学面试。
今年四月,我开始了大学生活。
目前准备跳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