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不能直白,得裹上一层糖衣
自古便有「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之说,在现实生活中,直截了当的批评对方很容易激起对方的愤怒,他们不但不会反思你的话,反而还会对你产生厌恶感。假如你的员工在工作中出现了一个失误,你把员工叫过去,劈头盖脸的训斥一番,甚至大骂员工是白痴,然后要求他赶紧改正。可以想像当时对方的心情有多么糟糕,那时对方思考的重点绝不是失误,也不是如何去改正错误,多半是心生不忿。
因此,批评对方时,为了不伤害对方的自尊,不妨给自己的批评裹上一层糖衣,这样对方更容易接受,还能达到「忠言不逆耳」的好效果。这层糖衣就是问题引导。透过一些委婉的提问句,让对方自行发现错误,可以避免直接批评带来的负面结果。
威廉.麦金利(William McKinley)在1896年竞选美国总统时,其代表的共和党的一位重要成员绞尽脑汁撰写了一篇演讲稿,并觉得自己写得非常棒,于是十分高兴的在麦金利面前把这篇演讲稿朗诵了一遍。
麦金利认为这篇演讲稿虽然有可取之处,但并不尽善尽美,如果就这样发表出去,可能会引起一场批评风波。但是麦金利又不愿意打击这位成员的积极性。可是现在这种情况,他又不得不说。
麦金利考虑了一下,说:「我亲爱的朋友,这可真是一篇见解独到、精彩绝伦的演讲稿。我相信再也不会有人写得比你更好了,就许多场合来讲,这确实是一篇非常适用的演讲稿,可是,如果在某种特殊的场合,是不是也很适用?从你的立场来讲,那是非常合适的,可是我必须从共和党的立场来考虑,这份演讲稿发表后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所以,现在你先回去,按照我刚才所提出的建议再修改一遍,然后再送一份给我。」
那位重要成员认真的思考了一下,觉得麦金利的建议很正确,便照做了,后来他在麦金利的竞选活动中,成了最有力的助选员。
由此可见,批评他人是需要技巧的。用提问批评法,可以使对方更容易接受,批评也会更有效。特别是当别人犯了错误,自己已经意识到了,甚至对所犯的错误满怀罪恶感时,如果我们不分场合和对象,一味的谴责他,会让他既难堪又难受。
批评不是目的,能够让人改正错误才是最理想的做法。如果你看到部属工作时间有些悠闲,心里很不高兴,当场就喝斥:「这么慢吞吞的!你是不是不想干活了!」这时,部属心里肯定在想:「废话,我当然知道要干活了!」假如我们换一种方式,这样说:「今天下雨了,可以放松一些,工作没问题吧?」这样的问句表达的是你的担忧,而不是针锋相对的批评,可以有效避免激起对方的叛逆心理,同时,又具有极佳的委婉提醒的效果。对方听到这样的问话,会很自然的想到:「哎呀,不能再这么坐下去了,要不然工作就完成不了。」
透过提问的方式,委婉的表达批评,能够引导他人去思考和反思。那要怎样批评比较好呢?你需要培养自己的智慧,不要直接批评。那样做导致别人不高兴是小事,最糟的是,很可能会引起过烈反应,造成更坏的后果。
提问小秘诀批评是抱有善意的,并不是心怀恶意,批评只是另一种关心。同时,在使用提问的方式来表达批评时,一定要保持平和的态度。
< 欢迎阅读新的历程为你呈现的精彩内容,如果喜欢或想了解更多欢迎添加关注收藏加评论以支持小编。也更好的每天为你带来不一样的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