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我们都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可是我陷入另一个迷茫,下午我兴致勃勃地走进图书馆,想着一头扎进去看上一个下午,汲取些知识养分。可是接下来我就茫然了,面对着一排排向我招手的图书,我要看哪本,或者说我要从哪里看起。拿起一本《诗经》,很感兴趣,可是接下来看到林徽因的《这,秋天》,又被深深吸引。
诗经就比较久远了,追溯到西周,风雅颂内容朴实丰富,反应周代社会生活。而林徽因呢,民国时代一代才女,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有着新的思想,不凡的一生。
我不禁细想,我这般从西周到民国,岂不是全无章法,知识亦不系统。如何在这浩瀚书海中游刃有余呢。
想来,每个时代都有时代文豪,佳作流传。但是一板一眼地要求自己只能按时代由远及近亦或是由近及远一一详读,恐怕读书算不上一件闲暇趣事,倒是沉重的负担了。而且每位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时代赋予的基调,逐一详读耗时巨大且没有必要。君子和而不同,我们要找的只是跟自己同频共振那一部分。
既确定了不能生硬地按时间顺序,也得有详有略。我想可以大致列举每个时期有哪些文豪及优秀作品,不必拘泥于时代先后,遴选称心意的细细读来,感受作品的精妙绝伦;对于那些还未感受的,一目十行。当累计得多了,自然知道哪些是你相见恨晚的佳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