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书上认识的大哥告诉我:
“简书大学生比较多,那你就要明白大学生的题材,这样涨粉比较快。标题一定要吸引人,要不然没用。”
末了他加上一句,“你要摸透这个规则,找到规律。”
我弱弱地回了句,“唔,好刻意的感觉啊。”附带一个若有所思的表情包。
就放下了手机。
初到简书,本是为了有一个平台,可以让自己记下一些想留住的东西,像一个自媒体日记本。
过去的故事,遇见的人,生活中的感悟,自己的笨拙前行,我都希望一一展现出来,留给以后的自己。
不会使用一些华丽的辞藻,也无法玩转花哨的东西。我只会一味笨拙地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想,和尽可能最贴近地表达别人真切的感受。
写文章喜欢写一半留一半给别人去揣测。可能是受到某些作家文风的影响,总觉得留白会更有意境,读者读到什么程度,就理解到什么程度,所以往往不把故事描写得很具体。
同学忍不住劝我,“你可以把故事描写得详尽一点嘛,把开放式做法留到结局。”
我一听觉得也有道理,就往正在写的故事里增添了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使它看起来不那么突兀。
我文字功底尚且不够火候,自己也知道,所以当别人热心地给我提出一点建议的时候,我都会认真聆听,并且努力做到在下一次的写作中修正过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但是偶尔,同样面对别人的善意提醒,我又是不同的态度,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笨拙得近乎固执。
上述的好心肠大哥便深切地感受到了来自一个小女孩的小固执和小骄傲。
我知道他是好意,瞅见我那少得可怜的两位数阅读量和个位数喜爱,他实在看不过眼。
加上不忍心看到世上又多出一个还没来得及开放,就被摧残的祖国小花骨朵儿,就出手为我指点一二,结果发现碰到了硬骨头。
他提出建议的时候,我并不是当真没有一点动心。每个人都喜欢被认可的感觉,我是俗人,自然也不例外,特别当涉及到自己热爱的东西,就更是渴望别人都说它好。
像十月怀胎生下一个胖嘟嘟的娃娃,听到旁人夸它可爱会开心会骄傲,怕它磕着碰着,希望把全世界都捧到它面前。
两种截然不同的可能性闪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尝试着按他所说的去做,顺利摸出一套规律,结果文章被推首页,阅读量和喜爱大增,粉丝大涨。
我东施效颦似的模仿别人的成功,像小时候偷穿妈妈的高跟鞋,自以为高贵冷艳,转眼摔了一跤又一跤。
两者一对比,我惊讶地发现竟是后者的结果来得更让我舒坦安心。没有什么能比自己的第一感觉更加真实,后来我回复大哥,“我年纪还小,得自己捱捱。”
对我而言,我的文章就像我生出的孩子,我自己抚养它长大成人。
我自然希望我所给予它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即使不是全世界的顶尖,也一定是我能给它的所有当中最好的。
我的孩子,不希望交由别人抚养,不论条件多么富足优越,我不能忍受它看到我时陌生退怯的样子。
所以也无法目睹自己和本身所写的文字不亲。它很好,但它始终不是我模样的孩子。
投稿到今夜日记,加入了一个他们的群,深思熟虑之后,鼓起勇气发了一篇文章到群上给大家稍作点评,一个小编@了我:喜欢你的文字风格,有种朴素的优美……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里像打开了万花筒,一瞬间耳边都是烟火的声音,差点忘了后面还有具体点评。
朴素的优美,我一直的追求。
一直以来,我并没有说很刻意地,一定要写出怎样的文字,但是在看到那五个字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我的心坎尖。
虽然她极大可能是出于鼓励新人继续创作的目的。
朴素的优美,通俗一点来说不就是文字很普通不华丽嘛。你写得很普通,像小学生的文笔,但是比他们的文章顺畅一点。
不管是什么意图,反正我开心就好。好比平日里跟损友斗嘴,“是是是,你最漂亮了。”
虽然知道是一时的妥协,还有点揶揄的意味,但听着还是很开心啊。
像偶尔听到身边某个人夸赞你,“文章写得还不错哟!”语气半真半假。谁会去深究它背后的虚假成分呢?
听的人开心,而且感觉受到鼓励就好。
点赞的人不多,喜爱寥寥无几,我在向前和停滞之间徘徊不定,但始终握着一只笔。
笨拙始终是我的写作常态,像第一次当妈妈的人,手忙脚乱地照顾着小baby,怕它饿着渴着,害怕它尿尿,整夜整夜不能睡个好觉。
但总会好的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