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每一种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处理事情,如果不能从根本出发,只是处在事情的表面,那么问题只是暂时缓解,并没有真正得以解决。
父亲生病以来,性情大变,变得暴躁、易怒,静下来就是唉声叹气、悲观失望,总认为自己病情特严重,甚至经常说:“我活不过明天了。”没什么文化的父亲,不懂得养生,不懂得锻炼的重要性,每次把我提的需要锻炼的建议当做耳边风,说的多了就烦躁地抛下一句“不是那回事”,便不再接话。他只相信药物可以治病,只听医生的话。
这次又是在他阵阵的声讨中,来到了医院。一番检查过后,还是同样的结果,跟以前一样。经过跟医生沟通,年轻帅气的医生答应给他做个康复方案。
今天清早,医生早早来到病房,把昨天问得的症状给父亲复述了一遍,他像找到了知音一样,高兴地不停点头称是,“对,我就是这样难受的”。随后,医生话锋一转,告诉父亲:“其实你真正的病情并没有那么严重,你只是心理负担过重,总感觉自己很严重。”随后给他制订了康复计划:一、每天步行不少于一公里;二、回归社会,每天去寻找自己的伙伴,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操劳了一辈子的父亲没有任何兴趣爱好,不打麻将不打牌,不下象棋不打拳,任何娱乐活动都不会,也真是难为年老的他了。
欲治其身,先治其心。父亲的病症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心理的疾病比真正的病魔更严重,如果不能从心理上进行疏导,任何药物也治不好他的病。
我想起了去年表姐跟我说的一件事。表姐是机关干部,扶持一个贫困户,每次去看望,都自掏腰包买上些礼品以及自家孩子穿小的衣服之类,扶贫期满后,该户怎么都不愿在脱贫表上签字,安享惯了的他们竟然不愿意走出那个舒适区。欲扶贫,先扶志。不从根本上改变观念,提高意识,不拔掉“思想贫困”这个根深蒂固的毒瘤,人永远都摆脱不掉贫困的命运。
我们的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切都是徒劳。孩子不上进、打架、扰乱秩序等等一些现象的背后,一定会有原因存在,如果我们不能找到原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掉这些问题,我们最多只是平息了这一件事情,同样的事情明天依然会发生。
唐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意思是说:要想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使它的根部稳固;要想水流得更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
任何事情的处理,一定要从根本出发,从根源解决,方能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