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成就是什么,对帝王来说是开疆拓土,对武将来说是镇守四方,对文人来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其实要我说,最高的成就,是成语傍身,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有一个成语跟你有关,那你将会永远被历史铭记。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战国时期的毛遂,但凡上过学的都知道“毛遂自荐”这个成语,而且现在还上升到一种自我表现的精神,毛遂也随着这个成语镌刻在史书上。但其实毛遂也只做过这一件事,这样就够了。那么,历史上成语傍身最多的是谁?是楚汉时期的项羽和韩信,他们二位做的几乎每一件事都成了成语。
先说韩信,本是个落魄的人,连饭都吃不起,飘母看他可怜,常常给他饼吃,韩信感恩,由此引出一个成语——一饭千金。韩信随身带着长剑,有混混找他麻烦,韩信有两个选择,要不举剑杀了他,要不从他胯下钻过,韩信胸有大志,不值得跟他换命,于是从他胯下钻过,由此引出两个成语——胯下之辱、能屈能伸。
韩信投靠刘邦后,不得重用,准备逃跑,萧何得知,立刻上马去追,留下“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回来见到汉王后,对刘邦说,韩信是“无双国士”,请刘邦拜他为大将。刘邦和韩信的对话也是成语频出,其中有形容项羽的“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韩信拜大将后,统帅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很快取得三秦之地。之后韩信北上, 用“背水一战”击败赵军,俘虏了赵将李左车,虚心向李左车问计,李左车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之后顺利攻下燕齐之地。
项羽兵败,被韩信“十面埋伏”于垓下,“四面楚歌”使楚军军心动摇,最终灭掉项羽,帮助刘邦取得天下。得天下后,刘邦夸韩信“攻必克,战必胜”,引出“百战百胜”,他问韩信自己的带兵能力如何,韩信说不过十万,刘邦说那你呢,韩信说:“多多益善”,由此也留下一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韩信功高盖主,被萧何引进宫,被吕后杀于长乐宫钟室,由此引出两句俗语,“生死两妇人,成败一萧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跟项羽有关的成语也不少,从小时候就开始了,叔叔项梁带他去看秦始皇出巡,项羽看到秦始皇的行头很大,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项羽孔武有力,“力能扛鼎”,吴中子弟都依附与他。天下大乱,吴郡太守也想造反,跟项梁商量,项梁回去跟项羽商量,项羽说“先发制人”,杀了太守,自己扯旗造反。
巨鹿之战是项羽的成名战,在此之前,项羽“破釜沉舟”,以示决心,在战场上,楚军个个“以一当十”,其他诸侯军“作壁上观”,项羽击败秦军主力,其他诸侯“膝行而前”来见项羽,项羽一下成了诸侯的头领。
攻入咸阳后,在鸿门宴上,范增让项庄来舞剑助兴,借机杀掉刘邦,由此引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羽把咸阳的财宝装好车,准备回老家彭城,别人劝他在关中称王,项羽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那人暗地里说楚人“沐猴而冠”,项羽得知后杀了那人。走时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大火三月不止,由此引出“楚人一炬”或“咸阳一炬”。
项羽败后,被围在垓下,到了英雄末路,项羽说出了千古名句,“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对曰:“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军王气意尽,贱妾何廖生?”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好戏。
项羽突围,入大泽中,只有一条小船可供一人过江,项羽又说名言,“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宝马送亭长,头颅送故人,“拔剑自刎”,了结一生。
项羽和韩信的故事多半靠司马迁的《史记》推广,《史记》不愧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妙笔生花,写出如此多的英雄人物,历史典故,其中的成语多不胜数,可谓经典中的经典。成语大多集中在先秦诸子百家的典籍和秦汉时期的史书中,越往后典故成语越少,真希望再出一个司马迁这样的大家,为我们民族文化增光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