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慢慢褪下伪装,点上桌前的台灯,虔诚的拿起书本,细细品味字里行间的绝妙,忘却所有烦心琐事,思绪虽着作者飘向远方,在书的世界,领悟世间的美好。
曾经的我,自卑的像极了丑小鸭,小心翼翼却又总是显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最后选择活在自己的世界,不去打扰别人,让自己的存在变得无关紧要,我曾以为这样我可以好受些,可事与愿违,或许人的存在就是为了与人交往,窘迫无助的场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在我的生活里,努力微笑让自己输的体面些,可嘴角的苦涩告诉自己你有多难受,只有独自一人的时候才敢肆无忌惮的哭出声,发泄压抑已久的情绪。
直到那个午后,我明白了伤心难受的时候除了哭,还有其他方式平复心情。那时候我还在读高一,繁重的学习,考试的压力,家人的期待,以至于我每天都是紧绷的状态,课堂上我不敢错过老师的任何一句话,课后永远都是坐在座位上想着刚刚老师讲的一个又一个不懂的题目,可这样努力的自己还是在月考的时候考的一塌糊涂,那时候的自己为了一次考试趴在桌子上哭了整整一上午,直到午读的时候,班主任突然拍了拍我的肩膀,递了本书给我,说了句看看吧,就转身从后门走了。
我记得那次我看着老师出教室,半天没回过神,直到老师走远,我才拿起手上的书,不解地翻看着,这是余华写的《活着》,好像是上次老师给我们推荐的书,慢慢的,我不在啜泣,只是静静的看着书,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只有我和文字的世界,而那些文字的背后却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主人公福贵将家产赌光从富家少爷沦为一无所有的穷人,父亲气恨而亡;接着不幸被国民党捉壮丁历经死难而幸存于世;再接着儿子有庆被抽血至干而死;继而女儿凤霞产后得败血症而亡,妻子家珍得软骨病最终病死;最后女婿二喜工伤亡故,外孙苦根也因吃豆子被撑死了。这是一个这样的感受,至亲皆逝去,独留一人在世间苟活,在我认为,这样的世界里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的时候,老人依旧选择了活着,他买了一头垂危的老牛,从此二者相依为命,而且比往日活得更加洒脱与坚强,并和路人讲述自己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到这也宣布结束了 。
当我合上书时,教室早已空无一人,夕阳的余晖倾洒窗柩,脸上的泪痕以不在,望着漫天飞舞的粉笔灰,想起了余华的那句:“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的,而不是为活着以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的。”老人面对亲人的相继死去,选择淡然,因为生活还要继续,而我在面对考试失利,却仿佛天塌了,这样的自己在老人面前显得多么的滑稽,可笑。而至此以后,我便告诉自己,没有人是生来就一帆风顺的,有些事并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与其哭泣,不如拾本好书,让自己沉浸在书的世界,抛去所有烦恼。
渐渐地,我开始迷恋与书的世界,贪然地享受着书香带给我的恬静,喜欢在午后品着茶看着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玄色的《哑舍》,喜欢在抽屉里藏本沈煜伦的《四世生花》,喜欢在晚自习忙里偷闲看老舍的《家》,这种喜欢慢慢变成了依赖,无论开心还是难受,我都喜欢捧书自乐,看一本好书,就像品一碟美食,从肉体到灵魂上的满足和升华,别人是发现不了的,只有自己知道你发自内心的快乐。
在书香的世界,没有高矮胖瘦,没有高贵贫贱,每个人都有一睹芳华的权利,它公平地对待我们每一个人,它为那些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迷失自我的人们指引方向,为那些被生活逼迫的人们寻找慰藉,这或许就是我愿意沉浸其中的原因吧,在那里,我可以单纯不做作地选择自己想要的,无需在意旁人,只是纯粹地因为喜欢,所以想要,这样的自己才最简单,最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