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道宣《大唐内典录》卷五所说,隋代共译出经论90部, 515卷。主要译师有被誉为“开皇三大师”的天竺僧那连提耶舍、阁那崛多、达摩笈多。汉僧参与译事并做出重要贡献的有彦琮等人。彦琮谙熟梵文,曾将《舍利瑞图经》 《国家祥瑞录》回译为梵文。他还为隋代大量译经撰写了序言。所撰《辨证论》总结历代翻译成果,详论译经格式和方法,对后世译经事业有一定指导意义。
唐代是我国译经史上的高峰时期,不仅译事组织更为完备,而且著名译家大量涌现,译经数量极其庞大,译经质量多属上乘。这一时期共译出经、律、论等四百余部、两千六百余卷,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大大超过前代。这些新译经论充实了大藏佛典,保证了汉文大藏经的基本内容。
唐代佛典翻译基本上由国家主持,从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开始组织译场,历朝递相沿习,直至宪宗元和六年(公元811年)而告一段落。组织完善的钦定译场和要求严格的奉诏译经,构成唐代译经事业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它享有盛誉的重要原因。
~~~~~~~~~~~~~~
这个世界上不管有什么样的喜悦,完全来自希望别人快乐。这个世界上不管有什么样的痛苦,完全来自希望自己快乐。———寂天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