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孩子:挑战》
了解孩子
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的行为方向,必须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否则我们几乎难以改变他们的行为。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孩子某个行为产生的结果,发现这个行为背后的动机。
孩子对归属感有强烈的需求
既然孩子是社会的产物,他最强烈的心理动机就是希望有归属感。孩子是否有安全感基于他有没有归属感,这是他的基本需求。
孩子是如何观察和思考的
孩子是观察的专家,但在对观察到的事情进行解释理解时,却容易产生错误。他们常常在寻找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感时,使用的就是这些错误的理解和定论。
孩子的内在环境和外部环境
孩子的天性是他们的内在环境。从童年起,孩子们就必须学习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和应对在环境和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有三个因素会影响孩子的性格特质的发展。
第一个因素是家庭氛围。孩子通过与父母亲的关系,体验整个社会关系。父母的关系,是孩子在发展自己个人价值观时的重要指标和方向。
第二个因素是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
独生子的情况,这是个活在大人世界里的孩子,仿佛是被巨人包围的小矮人。他没有兄弟姐妹能让他发展和同龄人的关系,那么他的目标很可能是取悦或变相操纵成人。他很可能发展出大人的看法,理解力早熟,他总是“踮起脚尖走路,”希望达到大人的高度,他还有可能会是一个永远没机会长大的婴儿,总在大人之下。他不懂得怎么了解其他孩子,而其他孩子可能会觉得他是个“胆小鬼”。除非他很小就经常和其他孩子相处,否则他很难发展出孩子群体嗯归属感。
孩子是如何做出反应的
孩子会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给自己定位。
一次次不断尝试做为给自己定位的方法之一。
第三个因素是,普遍采用的“训练孩子”。
这几天看了这本书,我一直在思考,我和孩子爸爸的关系对孩子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即使我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我能做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孩子行为的逻辑么?
有时候,知道和做到是有很长的距离。
每个家庭的成员都是互相影响。我对女儿的影响是什么?孩子爸爸对女儿的影响是什么?女儿对我们的影响是什么?
虽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但我女儿不会成为胆小鬼,也不是大人之下的小矮人。因为一直担心女儿和我太亲近;担心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互动。从孩子会走路的时候每天都会去广场和小朋友玩。
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有时候会意识到有问题,有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有时候,根本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我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我对孩子的态度。
调整自己好过要求孩子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