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出行绝对是闲游。
昨晚不知什么原因,箱子的密码锁又出了问题。小向很是无奈地说以后不能再让我碰这些东西了。他先尝试着试临近可能的组合,未果;又百度开锁方法,拿手机电筒照着,观察齿轮,侧耳听音;一番折腾后,终于打开了。大概真的不是我的问题,因为今早我自觉地没动它,但密码又改了。但他说他已掌握解锁方法了。
8点半,下楼早餐。
今天的路线计划是:博罗市场-圣保罗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哈罗德百货-海德公园。
市场就在伦敦塔桥旁边,第一次走的时候感觉走了挺长,今天却觉得很快。其实它距我们的住处应该也就不到一公里。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面对未知时会有一种心理上的无尽感,所以如果能统观或预知,会让我们轻松。
莱市场是一个极具治愈功能的地方。吃穿住行,吃永远排第一位,胃填饱了,什么都不是大事,所以菜市场那些鲜亮的各色瓜果蔬菜总让我高兴。再说那些卖菜的小贩,早起吆喝,卖一份挣一点,看看他们就知道干什么得吆喝什么,一点点地来,一天下来,总有收获。
博罗市场早已是网红了,有很多像我们一样慕名而来的游客,举着手机忙着拍照,至于食物怎样是不大关心的。尤其像刚吃得十二分饱的我们,虽然看到了新鲜的可以现撬的大牡蛎,也丝毫没有心动。市场里食物种类丰富,曾在电视里看过的著名大干酪、各种肉类、海产、面包、水果等等,叫不上名字的居多。看下介绍,我的妈呀:有超过一百个不同种类的摊档。呵呵,那一定是不知道我大华夏的市场上有多少种,不信就到我们新发地看看去。
转一圈感受一下,我们就离开了。
既然是深度休闲体验游,就多看点生活细节吧。先记几样:
在这里,自己动手是一件必须的事情。过马路,要自己按下路口的wait键,就连地铁或火车到站,如果没人下车,也要自己按开门键。
超市里结帐,一般有人工和自助两个通道,自助设备又有卡结和现金结两种,这里手机支付并不普遍,大多数还是用现金,不只是我们这些游客,当地人也是。现金面值很多,分币都有好几种。
因为觉得一两块钱就能买到很多东西,我们特意查了查伦敦的人均工资水平。不确定数据的可信度。但,数据着实令我猛咽了口唾沫,想了想我每进一次超市的支出,真扎心!
关于治安,警察并不多见,但也没什么事,也许我们走的都是闹市区。总之人都很友好,两人并行,一般都会伸手礼让,打个喷嚏都要说声excuse me,sankyou更是不离口。也像我们一样上班休闲,父母子女,尽显其乐。
当然也有身体各处打着大大小小不少钉子圆环的,各种刺青的,各种发型发色的,一般这时候我们都离得远远的。虽然也会看见那个满身刺青的爸爸护着自己孩子不被撞头,但总觉得那些正经衬衣制服的少有这种形象,干干净净的更像一个三好青年。
前面说过一些标配版配件,比如耳机,还有一件出镜率极高的单品——墨镜。因为这里光照实在太强,白亮亮地刺眼睛,非常有必要用墨镜保护一下。
厕所的事情有必要说一下。至今,我们没见到一家公共厕所。内急怎么办?找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比如昨天在牛津,有半小时自由活动时间。回程前是要方便一下的,可是,找不到。大多店面都不大,不像有卫生间的样子;然后是有一家,要消费才可以上;书店总该有吧,我们上下跑了四层,也没有。就在我俩想回去消费换厕所的时候——肯德基——简直是现实版的转角遇到爱呀,我俩同时喊出了那三个熟悉的字。直奔主题,解决困难,我对肯德基好感倍增。
琐琐碎碎,先记这么多。接着记今天的行程。
一路顺行,我们到达圣保罗大教堂。看图:
西敏寺,排队的人依然多,决定还是不进了。
一路走到了哈罗德百货,这个传说中的名店,是英国最有名的最奢华的购物场所。里面尽是奢侈品。在如迷宫一样的店里找了一圈,也不见戴安娜的纪念碑,强迫小向去问,才知道是关了。再一查,这里不许背双肩背进,看了看我俩的背包,赶紧出来算了,反正也没打算买东西。
在购物这个问题上,小向我俩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我想的是:来都来了,就算不买也逛逛吧,而且说不准哪个合适就买了。小向说的是:你又不买,看啥看。不是来玩儿的吗,还购物。所以此行至今,除了吃之外,我还什么都没买。什么国外血拼之类的情况显然是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的。这都没什么,我完全可以自我说服:奢侈品这些东西,就算比国内便宜再多,可我需要吗?不需要,我在国内也不追求这些。这样去想,他阻止我进店这事儿也就没什么了。
但是,让我忍无可忍的时刻终于到了。
路过一家眼镜店,我说想买个眼镜,他再次说,买啥买,谁让你不自己带一个来。我说我哪有呀。他说你车上不有一副吗。我一下火就上来了,冲他道:我有就不能再买一个啦,我就不能买个好点的啦,这还没花你钱呢就这口气,将来还好的了,有些东西就算我不用我搁着它,我也想有,不行吗!一通火撒给他,他说走走走回去买。我气呼呼地说不买了,心里想的是以后绝不能自己亏待自己。虽然之后他说没有不让我买的意思,也还是心有小怨。
旁边就是海德公园,休闲的人很多。在阴凉处坐了一会儿,有个人递过两张卡片,我俩都犯了临行时他爸嘱咐的大忌,居然接了过来。接的一瞬间我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扫了一眼,卡片上写的是生病要钱云云,我把卡片给小向,让小向把卡片还给他,说没钱。这小子也不知是不好意思还是咋地,问我有没有一块钱,我拗不过,但刚好没有,有个两块的,一我不想给。他拿过钱包翻了翻,竟然抽出一张五块的连同卡片递了过去。五块!问他为什么给,支唔不言。想到刚才那个街头拉琴的小伙子,他也给人家放了一块钱。那也罢了,小伙子拉得不错,投入动情,而且拉的是他喜欢的《权力的游戏》主题曲,付费欣赏也是应该的。可这么一个伸手乞讨的人,他居然那么大方。真得好好教育教育。
关于乞丐的问题,伦敦各处的浪汉也还是有一些的。地铁、路边,就那么脏兮兮地一团身,前也放个碗,有的再支个牌子,写上“我饿”“病了”之类,大概全世界的乞丐都是这个套路吧。
伦敦市区有不少大公园,全部是没有围栏免费开放,游人坐卧,骑车踢球,没有任何限制。而且生态极好,鸽子从来不怕人,小松鼠横穿大道,看到有人拿吃的,也会从草丛里钻出来吃。大人们似乎习惯了这些小生物,小孩子们则高兴地喂食围观,一派和谐。
晚饭再吃炸鱼薯条,这道英国最有名的快餐还是挺好吃的。就是份量太大,外国人一人吃一盘也真是难以想象。今天研究了一下菜单,稍稍弄清楚了些。西餐里,西红柿和土豆的用量简直太大了。
晚上研究车站和攻略,明天下午去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