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的概念已经流行了很多年了,一度以为 “断舍离” =扔东西,显然在这样的误解下,非但没有得到 “断舍离” 的精髓,连东西都很难扔得出去。拜读之后,我将 “断舍离” 的精髓总结为四个字:活在当下。
Why:为何要学 “断舍离”
原因:个人经济条件宽裕+商品快速迭代
结果:物欲泛滥成灾,什么都想拥有
思考: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东西吗?
结论:实际上,家里什么都不缺,包括食物。大多数东西,有了会很好,没有也无妨。What:什么才是真正的 “断舍离”
断: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要意识到物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斩断用不完的物品、多余物品的流通。
舍: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
即便是以前用过的东西,如果现在已经不需要了,就不该怀着“说不定将来还有一天能用得上”的心情,随随便便地保存、保管、收纳它,而是让它们去到此时此刻最需要它们的地方,要有意识地不断把物品送出去,“舍弃”掉。
离: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
不断地重复拷问物品,也拷问自己的“断”与“舍”,挑选出与当下的自己最相称的物品。经过精挑细选筛选出的少量物品,能够各得其所,物品仿佛是回归了属于自己的空间一般的离开。
- How:日本曾在2016年用6集的系列短剧介绍了日本的极简生活,看完以后很有启发,好像就是本书的续集一样。哈哈!结合本书和短剧,总结一下 “断舍离” 的原则:
- 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考虑的是 “我自己” 还需不需要它,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放开执念,才能更有自信。
-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收拾就是要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曾经使用过的,或将来可能要使用的,只要在现阶段不用,就是非必需品。
- 物品会因为所在场合的不同而变得无用或是有用,需要时时更新,物尽其用就不是浪费。
-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放东西的限量是五成;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能放一成东西。入手了新欢,就得放弃之前排名在最后的东西,循环往复,自然就只剩下排名靠前的东西了,自己筛选物品的层次也会随之提高。
- 取出的物品要还原,哪里拿的要放回哪里去,不需要太多的收纳盒,取出物品所需要的充其量只有打开柜门、取出物品这两个动作,这样人就不会觉得麻烦,就不会产生不必要的压力,也不会以“好麻烦”为借口而懒得还原了。
- 不管是食物还是其他东西,都只买最当季的。食物买多了会不新鲜,对于时尚物品也一样,能够用流行的东西、穿流行的衣服会觉得很幸福,哪怕只有三套衣服,也可以互相搭配着穿一到两季,随着季节变化不断更新,心情也能一直保持焕然一新。
- 很多东西扔与不扔全在一念之间,如果犹豫不决,就先把它收在看不见的地方,如果一段时间不想到它,说明就是不需要的。实际上犹豫的时候就已经说明它不需要了。
- “断舍离” 并不是把东西乱扔一气,也不是过清贫、节约的生活,物品是自身的投影,使用与自己相称的物品,且尽情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当缘尽了就及时放手。通过整理肉眼看得见的环境,同时也是整理自己,这就是人生该有的状态。
“断舍离” 以后真的会变成扔东西狂魔吗?其实不会啦 :P
以前
- 我以为,这东西并没有坏,还可以用的。实际上,它已经有了替代品,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再去用了。
- 我以为,这个新的先收起来,等现在用的坏了再用。实际上,等要用的时候发现它也老化不能用了
- 我以为,双11打折很划算,这东西虽然不是急需,但总有一天能用上。实际上,下次拿出来时,感觉并不合适。
- 我以为,好不容易扔出去一批不用的东西。实际上,冲动之下,又把空间填满了。
以后
- 这件衣服的颜色不适合我,但某某的皮肤白,穿起来应该挺好看的。
- 这件衣服很不错,但是有点难搭配,为了这件衣服还要再买裙子和鞋子,实在太麻烦了,而且会超出了7、5、1的收纳原则,其他的衣换着搭配也不错,等下一季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吧。
- 这个酸奶机功能单一了点,年会中奖得了个更高级的,不过只是用来做酸奶也是不错的,我挂到闲鱼上免费送吧,也许会有人需要呢。
- 这个套装好划算,折扣非常低,但我只需要那个主要的商品,赠品对我来说没什么用。
- 这些说明书我都扫描成电子版了,搜索起来容易,这些纸质的都可以不要了。
- 这套餐具看起来好高级,打碎了会很可惜的,不过我用起来一定会小心的。
OMG!心态完全就发生了变化了呢。
,
“断舍离”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坚持践行 “断舍离” ,找到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