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了趟妈妈家,返回到家就把带出去的物品归位。出发前赶时间,家里乱糟糟的。收了很长时间的东西,真的觉得物品占用了人太多的精力, 占据了太多的时间和空间,就又来了一小波断舍离。如果收拾的东西很容易复乱,基本就两个原因,一是没有物品归位,二是东西太多,理还乱。整理的时候,也是一个很好的内省过程,我们很容易看到自己的行为模式和买买买背后的动力。
丢掉了阳台上闲置了几年的鞋柜。阳台之前都是婆婆留下的各种快递盒,每天去阳台的感觉太不好了,这么好的看景色的阳台不是人在享用而是废品在利用,简直了。后来整理了阳台的空间,再没有堆放任何杂物,除了这个鞋柜。因为是定制柜子赠送的新鞋柜,婆婆老公一直不同意扔掉,这几年,它又笨又重地呆在一角,除了放几双不太穿的鞋子,就没有发挥过功能。看它的成色,因为在户外有点旧了,已经不适合在小区跳蚤群里送人了。趁婆婆没有回来,丢掉了。要是早两年送人,还能发挥它的功能呢。
丢了一块瑜伽垫。家里的两张老公买的,我不是特别喜欢,后来办瑜伽私教卡赠送了一张,品质很好。但是我一直觉得不把之前的用坏再用新的很浪费,就一直用那张不太喜欢的。今天突然觉得,为什么不能当下就用喜欢的物品?我又不能过明天的生活。于是扔掉了那张在用的,它完好无损,但是上面的水渍汗渍已经洗不掉了,我不喜欢。又正好听朋友说腰痛,提出把另外一张不怎么用的垫子和旧的泡沫滚轴给她用,她说正好需要。这样就只剩我喜欢的了,可以用喜欢的东西做喜欢的事情。
实在不想要管理这么多物品,尤其是自己还用不上的。这两年买东西基本遵循买一件进来,就要丢一件出去的原则,但是全家的东西还是很多。边整理边想,物品是为人来服务的,最后我们总在不停为物品收拾,这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看到那些家里乱糟糟,东西巨多,特别是那种很多废旧老物品的家,我总是忍不住想给它做个整理,头脑里丢掉了一波,然后想可以怎么收拾。恨不得对主人提出,我不要钱花时间给你整理啊。
看了一下衣柜的衣服,每个季节我都会断舍离,买进就会有舍弃,所以基本一个季节的换装,两个小时可以完成。还是清理了几件觉得在家会穿但是实际上没有穿的衣服,惊觉抱着这样的想法,它们在衣柜沉睡了几年。清理了一件针织开衫,全新,300多买的,但是并不适合我。想到买的时候,就是很赶时间,突然降温,也怕再没有时间出去,也没有看到合适的,就在赶着回家前把它买下,结果没有穿过。想到买它时,内心那样不安定想要快点回家的心情,真的是蛮熟悉的。没有照顾好自己的需要,急着去照顾娃或者其他事宜,往往也不会有很好的结果。也不想再浪费精力转赠什么的,太个性化的东西收到的人未必合适未必真的喜欢。拿了一个干净的袋子单独装好,再用另外的袋子把不要的衣服装好,放垃圾桶旁边,别人捡去还会去干净的。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下狠手扔掉新衣服,虽然内心不舍,但是与其用不上,持续地占用空间时间,舍弃是更好的选择。婆婆是特别怕浪费而囤积的人,我没少被婆婆说喜欢丢东西,经常我前面丢,他后面偷偷捡回来塞她的衣柜里。前年大年二十九,我整理完家里的空间,提出帮婆婆整理衣柜,当我俩把她的衣柜东西全都扒拉出来,我简直惊呆了,这哪里是衣柜,这简直是仓库!从搬家过来被我扔掉的厨具,到娃穿小了不要的衣服,到我扔掉的衣服,各种生活用品,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她不囤的。经过在她衣柜一两年的沉睡,婆婆终于愿意爽快地扔掉它们了。然后帮她丢衣服,婆婆觉得每件都舍不得,都可以做事的时候穿,但是其实根本没有穿过。这样的感觉我懂,我并不是一开始就能这样深度断舍离的,而是一次一次实践出来,慢慢越来越果断。
丢掉了大半个衣柜,婆婆说,你给我扔光了,我没有穿的,我说你没有的,我给你买啊。结果我们惊奇地发现,她还有好多条我给她买的新裤子,压下面一直没有被发现,她一直穿那几条她不喜欢的,想穿破再换新的,可是现在衣服的质量哪能轻易穿破啊。内衣袜子也是这样,放着好的睡觉,就这样她一直穿她不喜欢的,虽然她总是说他们不讲究,但是她其实是不喜欢的。那天扔掉了好几大堆东西。那样的感觉啊,就像去除了身体的毒瘤。旧的物品本身携带着过去的能量,清理意外着告别,意味着更新,意味着从混沌回到清明。多了对物品的掌控感,我们更像是生活的主人。
生完老二,我把衣柜的秋冬外套扔到一共不到十件,四季的鞋子不过十双。虽然后来一直添置,但是四季的衣服真的已经很少了。老公的衣服鞋子比我多多了,每次不知道穿哪件衣服的人是他,我的少没有这样的烦恼。
今天还扔掉了闲置的新垃圾桶,总觉得等他们用坏了再替换上,但其实根本不想用。如果真的喜欢,它就不会被闲置下来,它居然在我主卧的桌子下沉睡了几年。想一想我们家里很多物品是不是这样,只充当未来会用上的功能,而占用了今天的时间空间?
整理了抽屉,看到自己买的耳环手链,其实我不喜欢戴,只留下最喜欢的两对耳环,一条项链准备送人。前几年喜欢买天然水晶,水晶石,水晶项链手链,已经连同首饰盒一起处理掉了。除了结婚戒指和项链,还有条金项链有价值,其余都处理没了。不用花时间在不心动的事情上,就有更多时间花在心动的事情上。
看到娃抽屉里塞满的衣服,想到要开学前,带娃去买买买,怕上幼儿园天凉了没时间出去没有穿的,又想让娃穿戴好看给老师好印象,买了一堆从里到外的回来,结果天气迟迟没有转凉,旧的清理不走新的还堆积里面。估计有些都小了或者穿不上了。
看到最近复乱到我不想进房间的榻榻米,也看到自己的补偿心理。一个假期,给娃买了各种玩具书籍,经常散落榻榻米上。如果当天没有收拾复原,两天我就不想进去了。收拾的时候我在想,现在的娃真的不缺这些物质,他们缺的是大人的陪伴。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清理了好多低幼的绘本,好多购买不久,娃其实过了年龄,而我之前错过很多,想要补回来但是近来常常感觉累,有时挤到睡觉点,没有精力去读绘本。晚上在榻榻米上,我整理花的时间比陪娃的时间长多了。感觉不是我占有物品,而是我被物品占有。
这几年我都很少关注优惠打折,基本只在需要的时候买必需品,即便知道一段时间后有活动,可能当下就买了想要的。我想及时满足,减少浪费时间精力能量在未尽事宜上。也感受过很多次,那种比较,犹豫,各种算价格特别消耗我,都怪我数学不好,也幸好我数学不好。但是基本也没有办法阻止猪队友不买买买,家里闲置的塞柜子的各种小东西多半老公买的,笔三十只打气筒上十个保温杯七八个内裤袜子好多打,这样的事情太多了,经常是各种包邮做活动被请回家,可是真的是过量。这个看似划算的买法,不仅买到品质不太好的物品,同时又要花时间精力去管理多余物品,可能还放过期扔掉,其实并不划算呢。
这是我一直很抗拒老公买买买的点,现在购物如此方便,真的没有必要去当电商的仓库。但是记得之前我们群里讨论过,家里总有不配合断舍离整理的猪队友怎么办?群主说自己去做就好了,自己喜欢就好了,让家人去感受区别和变化。婆婆看我整理得清爽,她有时会主动去整理,这个囤积与丢掉的过程,她真的也更清楚哪些是她想要的,哪些是她并不喜欢但是因为舍不得的执念留下的。去年过年整理衣柜她就少了好多纠结,丢了好几件还在穿的衣服。就是老公,我感觉很多时候买买买满足的并不是他的购物欲,而是逃避当下一些让他不太舒服的感受,又或者补偿自己,打发独处的时候内心涌现一些声音的办法。女人会唠叨,会允许情绪流动,会三个四个一起抱怨吐槽,男人就会把自己隔离,放置在游戏在网络的世界中,这是他让自己回血的过程。虽然购物那种短暂的快感消失很快,但是它的存在在当下就有必要性。
就如同老师之前讲,网瘾少年他有网瘾才帮助他渡过他感觉到痛苦的生活,大人痛恨网瘾,但是那个时候他其实是帮助孩子的如果不是网瘾有了精神寄托,也许更糟糕。程度不一样,心理机制也许是一样吧。你不允许对方买买买,好像在说他这么做就是不对的,谁又喜欢被指责为不对呢?就那么允许他的物品囤积,到了他可以确定不需要的时候再处理。有意思的是,老公也总能买到便宜又好用的东西,我这种一网购就纠结的人,干脆不买了。所以家里很多物品都是他买的,我也省钱省力。我在抱怨他囤积的同时,也享受了便利。所以,更多的还是回到自己,处理自己的那个烦和评判,允许对方如其所是也不容易,但是其实这种状态也是一个平衡。
丢掉娃多余的积木,想到前后好多次,有朋友赠送的玩具,那些拼装类的其实很多,但是陪娃去拼装,却是很稀少的。家里各种球就是八九十个,全都堆空调那,丢掉了两个球。我其实只想留两个,但是要照顾他们的需要,孩子喜欢新鲜感。家里床底下,还有娃没有拆封的玩具,有些拆了没到年龄的又被收起来,真的不想要再买更多回来。
我同时也看到自己的执念。娃要玩具时,在我承受的范围内,我都会买回来,因为我担心娃会有匮乏感。其实更多的是我自己小时候未被满足有匮乏感,所以想要做完美的父母去满足孩子的需求。时代不一样了,大睿很多时候各种念叨要,其实并不是要的物品,他要的是我们的认同,理解和接纳。看到哪些是自己的剧情,哪些是娃的需要,这点比较重要。
最近想要换张床,人的一生大概四分之一在床上渡过,真的应该好好善待身体,让它感受到愉悦满足。想把主卧的书桌架拆掉,给仔放一张小床,拆家具的想法遭到婆婆老公的强烈反对,但是那个桌子最主要的功能也就是给手机平板们充电了。过去,我们都恨不得在家里多安置几个柜子,而现在,我只想要更大的空间。之前丢掉了家里的茶几,我觉得清爽得想跳舞,瑜伽垫随便铺,偶尔和婆婆一起跳个健身操,娃每天在家骑车很开心。
最近还会持续清理,也需要更细致地做卫生。忙碌起来或者内心被事务情绪占满的时候,我们就不容易审视自己的生活。通过整理家居,我们有机会去回看生活,看到自己的想法,从而有机会去修正自己。丢掉不想要的物品,我们内心的空间也会被扩展,好像是很神奇的事情,很多很多人受益于此。也有很多次,我累到直不起腰身,但是看到干净的空间,就内心舒畅,这也是非常提升我的能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