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父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脾气暴躁,非常固执,跟他讲理也讲了,骂也骂了,就是没办法让他配合治疗。
我问了一句:你认真想象一下:如果父亲今天晚上过世了,你会不会因为对父亲没有足够宽容而内疚和自责?
那一端瞬间沉默了。
在家人不配合治疗的时候,最好的药物是爱——信任、理解、接纳。
孝顺父母其实跟父母没关系。孝顺父母是为了通过真诚地尊敬和宽容父母来训练自己的心,让自己有能力去爱。
一个人如果无法对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真诚、尊重、宽容,那么ta对任何人的爱都是出于目的的自私。
古人认为孝分三品:下品的孝是让父母衣食无忧,心情快乐(跟子女的经济条件没关系,主要看对待父母的态度,论心不论迹);中品的孝是做一个品德上受人尊敬的人让父母自豪;上品的孝是引导父母有正确的信仰(因为人最终极的恐惧是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只有信仰能解决这两个恐惧)。
正在写这条公众号的时候,收到一年轻妈妈发来的短信:老师我一直为孩子不听话爱顶嘴而苦恼,自从看了您上次发的关于儿子不听话的六步检查法,我就知道原因出在我自己经常跟长辈争执上。后来有一次我的父亲无端指责我,我就一直弯着腰真诚地说是是是,您说的对,我错了!孩子在旁边看到了,从那以后,孩子再也没有跟我顶嘴了。
很多人说用六步检查法反省自己的情绪,发现自己真的有太多缺点,对自己很失望。其实这是好事:能发现自己的缺点是修身的开始。即使暂时改不了也没关系,只要发现一次,错误的习气(私欲)控制你的力量就减小了几分,内心的良知(天理)就开发出了几分,应事的良能就增加了几分。这就是修身的动力:内心无穷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开发,而我们只要做一件事情:去私欲。最粗重的私欲就是以负面情绪的方式出现的。通过六步检查法,慢慢就会养成觉察内心念头的习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当我们熟练运用六步检查法时,就会明白这句话:什么是朋友?因为对方身上有你认可的品质,你才欣赏ta,也就是说你们在某一特质上是一体的,因此,见到朋友你会快乐。
当人们不理解我、误会我时,我为什么不生气呢?因为如果我生气了,说明我自己身上也有同样的缺点,那么我借助这生气找到自己同样的不足,这样的人就是君子。如果我身上没有同样的“喜欢自以为是地评价别人、误会别人”的缺点,那么当别人误解我时,我是不会生气的。而没有这缺点的人(或者曾经有过,但已经改正了),不就是君子吗?
而经常利用六步检查法来训练自己见贤思齐(比如朋来之乐)、见不贤反省(比如人不知而不愠),这就是“时习之”的快乐!
《怎样利用负面情绪成长智慧(六步检查法的具体运用技巧)》课程录音昨晚已上传至喜马拉雅网上的《余知行讲座》,可前往收听。
人这一生应该更多地在人格、心地、道德上下功夫,因为只有内在有力量了,我们才能有足够的智慧处理外境。
当你没有力量去改变外境的时候(比如孩子或爱人让你很痛苦),你不如索性先放下不管他们的问题,给对方时间和空间去自我调整,然后自己抓紧时间多看多听关于品德修养方面的书和课程,来提升自己内在的力量。
书单:魏征的《群书治要》、张文治的《国学治要》、张居正的《四书直解》、憨山的《老子道德经解》、《六祖坛经》、《西藏生死书》、《正见》、《小窗幽记》、《格言联璧》、《菜根谭》《围炉夜话》……
每天都有家长问我:孩子爱哭怎么办?孩子在学校里受委屈我该怎么帮助她?孩子做作业慢怎么办?孩子找不到对象怎么办?……
我们总以为自己是上帝,想尽办法要“给”孩子快乐和成功。我们从来不相信孩子有足够的能力自我调整和自我成长。我们天天拿眼睛盯着孩子,完全忘了自己该怎么做一个好爱人、好子女、好员工。如果我们自己的每个角色做的那么糟糕,孩子怎么可能会好?孩子唯一需要你做的,就是放下你的焦虑和虚荣,做好你自己。
允许孩子暂时比别人差,接纳孩子的不完美,理解孩子的偶尔失误,这就是爱。这爱跟学历和财富没有关系,跟心量和价值观有关系。
昨天下午下课后坐高铁出差,买的是商务舱,人很少。一个刚下班的高铁司机和我一起上了车,车上有好几个商务舱位空着,他没有坐,却坐在过道上的乘务员座位上。让我很敬佩他的自律。
因为知道开高铁很辛苦,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所以为了表达感谢,我邀请他和我换位置,请他坐我的商务舱,他也客气地拒绝了。
能让人心中充满敬意的,就是点点滴滴的细节中流露出来的自然而然的自律。
古人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能在平凡的点滴中坚持自律而又不自傲的人,才能拥有兼济天下的胸怀和高度。
自律会不会产生自傲,是由自律的动机决定的。如果自律的动机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那么当看见别人不自律时会非常愤怒。
如果自律是为了约束自己的私欲,因为明白了只有去除私欲才能开发内心本具的光明和智慧,如此的自律,会让自己有更多不可思议收获。
今天在四川凉山州。当地彝族有个习俗:年轻人在街上遇到长辈,除了问候,还要当场买些礼物送长辈,让长辈高兴。如果年轻人没有这样做,就会让人觉得没礼貌。
这真是一个让人温暖的习俗!它传承和启发着心灵深处的温暖和美好!这是优秀文化的价值。
在急功近利的文化背景下,我们的一切行为都以是否实用来衡量价值。比如我们送礼物给情人,就是基于实用主义的一种投资和交易行为,这并不会让人感觉美好。在实用主义看来,人老了,就不再有实用价值,我们自然就不再尊重和感恩甚至嫌弃长辈,这是私欲严重膨胀的结果,势必导致心灵的灰暗,从而给自己的人生带来灰暗和痛苦。
所以真正爱的幸福是取决于付出多少,而不是得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