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42|随想:跳出自我折磨的牢笼
迟到千年/2024.6.18
01
翻看之前看《认知觉醒》和《5%的改变》两本书时所写的读后感,均提到了行动力和微小的改变。我不禁感到诧异,道理我早就懂得,但为何我仍然会时不时地陷入“自我感觉差劲—>自我焦虑—>想要改变—>不知如何改变—>更谈不上行动起来—>更加自我感觉差劲”的牢笼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得不正视问题的源头,自我感觉差劲。
之所以自我感觉差劲,我想我一定对自己的某些做法或行为不满意,导致我的大脑又开始了自编自导自演的剧情了,大脑编撰想象的剧情越是精彩,我就自我感觉越是差劲,从而开始变得焦虑起来。
这种状态一旦持续的时间久了,大脑中想要摆脱这种状态的另一种声音自然而然地出现,想要有所改变,使得自己好受一些。
然而,这两种声音的碰撞和对抗越是激烈,自己越是难以想清楚应该如何改变,而当自己不知道该如何改变时,当然行动不起来。
02
李松蔚老师在《5%的改变》一书中,将这种状态称之为“向下螺旋”的恶性循环:因为心情不好,导致什么都不想做;因为什么都没做,导致心情更差。
李松蔚老师在书中讲道,关于自我,想是想不明白的,解决办法往往需要行动。积极的行动会开启一条“行动让人的状态变好,状态变好又带来更多积极行动”的正反馈循环链路,它就像一条“向上螺旋”的链路。
我想其实上面描述的我遇到的牢笼,就是一种心智模式。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它牵着鼻子走,虽然很多时候我们都意识到了,但想要切断和跳出这种心智模式并不容易。
03
回到困扰我的问题上来,让我陷入自我感觉差劲的原因,我想或许有两点。
一是前一阵子自己开始尝试在某书上试着以一名育儿博主的身份或人设,分享自己所学所实践所悟的育儿成长知识或经验。本来以为总结这些知识或经验信手拈来,可是连续发布了一段时间几十篇笔记后,我突然觉得自己没有更多的干货拿得出手了。更重要的是,这些笔记并未得到多少观看、点赞或收藏量。尽管当时做这件事情的初心并没有抱多大的期望,但两者综合起来,的确让我受挫了。
二是端午节前因突如其来的一些事情打乱了刚刚建立起来的早起与晨跑的节奏,让我像是找到了台阶顺势而下,以身体疲累为借口,理所当然地不再早起和晨跑了。其实,如果我不是自我较劲,自我折磨的人,事情发展至此那就顺其自然任其发展下去好了,但我脑子中又有另外一种声音不断提醒自己,告诉我应该早起和跑步,折磨着自己。
04
周岭老师在《认知觉醒》一书中讲了一个成长中的悖论:当自己从来没有主动做成过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会以为做一件事很容易,于是生出很多不切实际的欲望和想法,而欲望越多,就越做不成事。
虽说我的案例没有完全契合这个悖论,但它们都应证了一点,做任何一件事情,哪怕是看起来很小的一件事情,没有做之前总觉得它很简单,但一旦做了却又发现并不一定都很简单。
就像早起和跑步一样,这原本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但却不一定能够一直做到。当“向上螺旋”的正反馈循环链路被打断变成“向下螺旋”的恶性循环后,它就变得困难了起来。
所以,我越是想得多越是难以行动起来,因为想得多正是向下螺旋”的恶性循环中的重要一环节。
05
这种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少想,多做。李松蔚老师说:“一旦开始做事,就启动了“向上螺旋”。这就好比滚雪球:开始了,雪球就会越滚越大。一切的关键在于动起来。”
那要做点什么事情呢?
先做一点对自己有用的事情,哪怕是看起来没有意义的小事,只要与困扰自己的问题无关的事情就好。
对我来说,我要做的小事大概是读书和写点什么,当自己的心态平衡些后,或许所谓的早起和晨跑便就是自然而然重新发生的事情了。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能够让自己短时间内心态平衡的一些小事,当自己处于困境、牢笼等心态失衡的状态时,让自己沉浸做好这些小事。等待心态平衡后,再来思考和决定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当然,我相信一定有许多人不必像我一样需要有这么一个过渡平衡自己心态的缓冲时间,他们遇到问题便能够直击问题根源,一步到位解决问题。
我羡慕他们,但我知道我不是他们,能够给我带来安全感和自信心的只有我自己的这种“笨办法”。
06
最后,我觉得有必要在自己心态平衡时,深究一下:为何我会有一个执念,非要让自己早起和晨跑呢?如果我不早起和晨跑对我又有何负面影响呢?答案一定是否。
难道就因为我看了几本关于成长的书或是看到一些让我羡慕的自律的人他们都在做着相同的事情:早起和晨跑?
这必定是触发我产生执念的起因和导火索。
早起和晨跑从理智的角度早已经分析透彻,它带来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以做不做它不存在好坏利益的评判权衡了。
执念的产生,大概是因为看到别人的厉害,更重要的是像坚持每天早起和晨跑这种厉害不依赖于天赋与出身,人人似乎都能够做到。
它们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纠结的自卑情结,一种声音告诉自己:这么简单容易的事情自己也应该做到,你不是认为自律的人厉害么,自己连这个都做不到的话自己也太差劲了吧;另一种声音却又告诉自己:你为什么一定要和别人一样呢,人云亦云,为什么非要跟别人比较呢?
很显然这两种声音都不是理智,它们都是潜意识的声音。以我现在的认知和学识,我并不知道应该如何破解我内心深处这种纠结的自卑情结,我唯一能做的正向改变就是:我觉察到它们了,我不认同它们也不反抗它们,我将注意力转到做其他事情上来,比如集中精力专心读一本书。
等到我不再被这两种声音反复提醒之后,我要做出的改变或许应该是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晚上早一点睡觉,早上定一个闹钟,如此简单而已,但如果我沉浸在这两种声音之中,我将一直处于自我折磨的牢笼中,越陷越深。
07
人是复杂的动物,每个人都有被困扰的事情,每个人处理被困扰的事情的方法都不相同。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让自己觉得舒服和有效的方法。
别人瞎叨叨得再多,那也是别人的遭遇,别人的经验。没有人能够对你感同身受,所以当自己觉得有类似困境或困惑时,看到别人的方法想要借鉴时,请务必自我斟酌,自我过滤。
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跳出自我折磨的牢笼,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得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了多少。
想要改变的发生,从小事开始,现在就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