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不会让我们做不快乐的事,它非常保护我们不受伤害,只会让我们追求“快乐”。
所以在学习工作上一旦受挫,就会对受挫的地方有“不想继续”的心理,也就是大脑让我们回避不快乐的事,不快乐的原因是往往是,对某方面不理解,不熟悉,如果我门总是听从大脑的恐惧而恐惧,那么我们就会不懂克服困难,只会一味的做寻找眼下快乐,简单的事,自动而非主动的做事。
解决方法—
一定要察觉到“自己的退缩”,而后要思考,自己怕什么?
举例我,刚开始兴致满满的打开一本书,当自己看不懂理解不了时,就会产生退缩的心理,然后就把不认识的内容自动忽略,这种行为就是在骗自己吗?可这就是大脑的正常操作,而这个方法只会让自己更不理解,若是遇见困难第一反应就是退缩,那你就总是在退缩,因为未解决的问题只会越积越多。
正确的态度也就是相反的,自己退缩时要注意察觉到,因为只有察觉到才能改变,把遇见困难时的态度从退缩改为,克服自己的恐惧,简单的问题就耐心的面对,慢慢解决,不要急,困难的问题更不能急,针对问题步步研究,层层探索,只要不好高骛远,眼下的问题就会被解决,也不会给未来“埋炸弹”。
克服恐惧,其实是件会让自己心情非常愉快的事,因为知道改变了自己的问题,学会了去面对。
要知道我们喜欢做一件事的原因,是什么,当然主要就是自己“能理解”,否则就一点也做不下去,我们喜欢做的事是因为能理解,那么不喜欢做的事主要就是不理解,不理解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缺乏某些基本知识或需要些时间才能理解,但是我们的大脑在这里就会开始让我们停止继续了,那日后面临的问题只会更大,自己的大脑也就更不愿意让自己去面对了。
只要学会“勇敢面对”,通过时间的积累自己会懂得很多,一定不能蒙着眼做不敢做的事。
这里也表现出“纵则有,不纵则无”。
这个现象的底层规律就是,对于自己“用力”后得不到回应或得到很少回应时,大脑就要对我们进行“劝退”了,也就会我门所说的逃避。
当克服这一问题之后,眼前就好像更明亮了几分,因为自己蒙着眼睛的“那块布”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