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文展:小镇做题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
文展是蔡崇达小时候的玩伴,长有兔唇是一个有生理缺陷的人。但他天赋极好,读书不错,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他坚信自己能出人头地,挣脱穷乡僻壤,摆脱缺陷人生,创造出自己想象的美好生活。
我们都在读文展的故事,可是自己也是文展,一个从小就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人。大家都看到文展从小成绩优异,可曾想过在那么一个小地方学校教育针对的是大部分人,他需要自己找方法去提升自己,要熬过多少无人问津的苦,才会有好成绩。在他到了城里读书之后,面对城里孩子与生俱来的自信和同学对他兔唇的嘲笑,会是多么绝望与不甘。即使是内心再强大的人也敌不过人性,他的成绩越优秀嘲笑只会越厉害。然后,他好不容易单枪匹马到了儿时理想的城市,以为可以开始心中理想的生活。可是,在这之前漫长的岁月里,他的自信以及对生活的向往热爱早已在人性的侵蚀中变了,即使他身穿盔甲,即使他才是二十出头的少年。紧接着,由于学历他没有很好的机会也没有好的人脉(而他选择读中专是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独自熬过黑夜的他也不屑于去依附任何人,或许也曾尝试过,但是这不是他想要的。最后他回到了那个他曾经拼命离开的地方,可感受到的是乡里人的议论纷纷再也没有了曾经的夸奖崇拜,一切都变了模样。只剩下那个心有不甘,却不知何去何从的文展。
我们再来反思文展的成长之路。对于出身、环境、资源我们无法选择,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提升自己,改变自己的周围,文展也确实是这么做的,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变成了这样?排除外在因素,文展该如何改变?答案就是执念!
成年后的文展没有留在老家,却也没有在大城市生活,他跑到一个小村庄干着一份普通的工作,简单却也不错。小镇做题家的文展找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平衡,可是无数的文展还在路上,在摘取鸿鹄壮志的道路上,或许会历经各种各样的波折,甚至会半路发现自己“坐错了车”。要知道,如愿是人生难得事,不必为了未能如愿的事耿耿于怀。人生也并非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只要曾全力以赴,就足以对得起许愿时的慷慨自信。
2.4.张美丽:放下偏见,做自己的英雄拯救自我
“世界上,最难改变的是别人的看法;
而最傻的事情,莫过于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我对张美丽的第一印象是美。张美丽是一个美丽的女人,美到连作者都无法自拔,沦陷其中,是作者的初恋及性开窍启蒙奠基人。当然,第一印象永远不会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根本最真实的印象,张美丽也不例外。跟随故事的展开,张美丽有着前卫的思想,穿着时髦,同时又善良又美丽。她是小镇上人人喊打的“妖精”,却是蔡崇达少年时,魂牵梦绕的“女神”。小镇里流传着她太多的传说——跟人私奔不成,要自杀,她成了小镇的负面教材;男人回来娶她,婚礼第二天跟丈夫去了东北,两年后回来,传言是离婚了;后来她的生意越做越大,小镇的人们却总觉得她不干净,店不干净,娱乐城不干净,甚至她的母亲都说后悔当初没掐死她,连两次捐款都不接受,而第三次的最高捐款,捐款榜的名字却在最低。终于小镇的人们等到了机会围剿娱乐城。“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小镇人以谣传谣,把她逼到绝路。张美丽解释她只想把“美”带到家乡,可是没人听,于是她撞死在祠堂门口明志。
张美丽美丽的皮囊之下。隐藏着自己能够被小镇上的人们认同的渴望。她也在试图改变着小镇上的人们对她的印象。在小镇需要帮助的时候,商贾们唯唯诺诺,而她却毫不犹豫地捐款了。在一次次被拒绝之后,最终,捐款名单上有了她的名字。她感到很欣慰,给小镇做了贡献,这是乡土情节。就像文中作者最后所说:"她终究是个小镇姑娘"。
或许,我们该用善意的目光看待他人。世界上的幸福千篇一律,但痛苦却各种各样,无关美、丑,摆脱皮囊对灵魂的折磨,放过自己,也放过他人。
3.总结:
白岩松曾这样评价《皮囊》:
“ 它并非成功学的贩卖,而是在自省中退回到内心,真正直视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作者蔡崇达用一个个曲折的故事,与我们探讨了人生中的贫穷、厄运、理想乃至命运的诸多命题。这些旧时光的故事,平凡的洞悉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看清真实的生活本就困难重重,而其间并无捷径可走,只能坚韧地熬过去。就如董卿所言:真正的强者,是含着泪继续奔跑的人。没有谁可以轻而易举地避开生存的考验,当我们遇到难题时,主动弃权是一条路,奋力抗争则是另一条,而你的人生就紧紧握在你的手中。
最后附上我在《皮囊》中最喜欢的一段话与你共勉:
“我期许自己要活得更真实也更诚实,要更接受甚至喜欢自己身上起伏的每部分,才能更喜欢这世界。我希望自己懂得处理、欣赏各种欲求,各种人性的丑陋和美妙,找到和它们相处得最好方式。”
我们尊重这副皮囊,却绝不执着于它!